
飾有貂尾的冠冕,為帝王貴近之臣所戴。 南朝 梁元帝 《和劉尚書兼明堂齋宮詩》:“貂冕交輝映,珩珮自相喧。”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左思<詠史>》:“ 金 張 服貂冕, 許 史 乘華軒。” 唐 王勃 《上武侍極啟》:“君侯締華椒閣,席寵芝扃,粲貂冕於金軒,藻龜章於玉署。”
“貂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飾有貂尾的冠冕,專供帝王身邊的近臣或權貴佩戴,象征顯赫地位。例如南朝梁江淹的詩句“金張服貂冕,許史乘華軒”,即通過服飾凸顯人物身份。(來源綜合、4、5)
多見于古典詩文,如唐代王勃《上武侍極啟》用“粲貂冕於金軒”描繪權臣的尊榮場景,側面反映古代社會對權力與儀容的關聯認知。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辭海》等工具書或相關詩歌注解。
意思:《貂冕》(diāo miǎn)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貂皮做成的帽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貂冕》的拆分部首為「豸」和「冕」,其中「豸」是一個由兩個「豸」組成的偏旁部首,而「冕」則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貂冕》的總筆畫數為18。
來源:《貂冕》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帝王的服飾。古時,帝王們常戴有華貴的貂皮冕,作為權力的象征。因此,「貂冕」一詞逐漸代表了帝王的尊貴地位。
繁體字:《貂冕》的繁體字為「貂冕」,兩個字的字形沒有發生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中國對于字形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貂冕》一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以參考其篆書、隸書和楷書等不同字體。在古代的銘文和碑刻中,我們可以看到《貂冕》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整體上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1. 他登上王位後,戴上了華麗的貂冕,展現了他的威嚴和威力。
2. 在古代中國,貂冕是帝王特有的服飾,普通人是不可以戴的。
組詞:帝王、貴族、尊貴、冕旒、華麗、權力。
近義詞:皇冠、王冠、皇帽。
反義詞:平民帽、庶民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