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語。謂生于渺冥中的精微之氣。 南朝 宋 鮑照 《拟行路難》詩之十三:“但恐羇死為鬼客,客思寄滅生空精。” 黃節 注:“《老子》:‘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王弼 注:‘由滅生空,由空生精,則從前之榮志溢氣盡矣。’”
“空精”是道教術語,指生于渺冥中的精微之氣,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核心定義
該詞由“空”與“精”組合而成,其中“空”指虛無、混沌的狀态,“精”則指萬物本源的精微物質。道教認為,宇宙生成過程中,這種氣由“空”而生,是連接虛無與實有的中間狀态。
哲學來源
概念源于《道德經》中“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的論述,後經王弼注解發展為“由滅生空,由空生精”,強調從消亡到虛無,再從虛無中孕育精氣的循環過程。
文學應用
南朝鮑照在《拟行路難》中以“客思寄滅生空精”暗喻人生無常,黃節注解指出此句通過“空精”表達精神在虛無中重生的哲思。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空精”偶見于科技領域,如“真空精餾塔”等工業術語,但此用法已脫離道教本義,僅保留“精微”的物理屬性描述。
注:該詞屬于古代哲學專有詞彙,現代日常使用頻率極低,研究時需結合《老子》及魏晉玄學文獻理解其完整内涵。
《空精》(kōng jīng)是一個形容詞詞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用來形容氣息空靈、世界神秘而美麗的意境。
《空精》的部首是“穴”和“精”,其中“穴”作為部首,表示地洞;“精”是字的聲旁,表示重要。《空精》一共有14個筆畫。
《空精》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無具體史料可查。它可能與古代神話中的精靈有關,精靈被認為是居住在自然界中的神秘存在,有着空靈的氣質。通過文化的演變,繼承了精靈美麗、神秘的特點,形成了“空精”一詞。
《空精》的繁體字為「空精」,部首和筆畫都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有多種變體。對于《空精》一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不同于現代字形,具體的寫法因古籍、碑文等資料的限制,無法确定。
1. 夜晚的湖面上,飄蕩着一絲絲《空精》的氣息,使整個夜晚更加具有詩意。
2. 他的琴音如同一陣《空精》的音樂,讓人沉浸在美妙的境界中。
3. 這座迷宮裡隱藏着古老的《空精》力量,隻有一些特别敏感的人能夠感知到。
1. 空靈:形容氣息純淨、高雅。
2. 空曠:形容廣闊無垠、沒有障礙物。
3. 精靈:指神秘美麗的生物。
1. 悠遠:指景色或氛圍具有久遠、距離感。
2. 凄美:形容美麗而充滿凄涼、憂傷的景象。
1. 渾濁:形容氣息或環境沒有清澈、純淨。
2. 狹小:形容狹小、局限的空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