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木名。相傳此樹所結果實熟,蚊自中出,故名。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南中 又有蚊子樹,實類枇杷,熟則自裂,蚊盡出而空殼矣。”《太平廣記》卷四○七引《嶺南異物志·蚊子樹》:“有樹如冬青,實生枝間,形如枇杷子,每熟即坼裂,蚊子羣飛,唯皮殼而已,土人謂之蚊子樹。”
“蚊子樹”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根據權威資料綜合辨析:
一、植物學含義(主要釋義) 指實際存在的樹木,即蚊母樹的别名:
二、成語含義(次要釋義) 少數文獻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瑣碎無價值的事物,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可能與植物特性中“釋放微小蚊蟲”的意象相關。
補充說明:現代植物學中多用“蚊母樹”作為正式名稱(拉丁學名:Distylium racemosum),其果實裂開釋放蚊蟲的現象可能與古代觀察誤差有關,實際應為昆蟲寄生現象。如需深入了解該樹種,可參考植物學專著或權威百科資料。
蚊子樹,指的是産生蚊子多的樹木。蚊子樹一詞由兩部分組成:蚊子和樹。蚊子的意思是一種小昆蟲,常見于夏季,喜歡吸食動物和人類的血液;樹的意思是植物中的一類,通常有莖和樹葉。
蚊子樹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蟲”、“木”和“局”這三個部首。“蟲”指的是昆蟲類,是抽象概念的象形字;“木”指的是樹木,也是抽象概念的象形字;“局”指的是局部,是抽象概念的象形字。
蚊子樹一詞的來源并不确定,可能是古代民間給蚊子較多的樹取的名字。這個詞在漢字的繁體中并沒有特定的寫法,仍然保留着簡體字的基本結構。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對于蚊子樹,古人可能會将其寫作“蚊”、“子”和“樹”,其中的“樹”是繁體字中對應的字形。
以下是蚊子樹一詞的例句:
1. 這片蚊子樹附近的蚊子特别多,我們要小心被叮咬。
2. 前方有座蚊子樹林,我們需戴好防蚊帽。
蚊子樹一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詞,如蚊子繁殖樹、蚊子樹葉等。
與蚊子樹相關的近義詞可能有:蚊蠅聚集樹、蚊蟲繁多的樹林。
與蚊子樹相反的反義詞可能是:無蚊子的樹、蚊子稀少的樹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