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寒。 三國 魏 曹操 《土不同》詩:“鄉土不同, 河 朔隆寒。”《三國志·魏志·王昶傳》:“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唐 韓愈 《苦寒》詩:“隆寒奪春序, 顓頊 固不廉。”
“隆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隆寒指嚴寒、極冷的天氣,強調寒冷程度深且持久。例如“松柏之茂,隆寒不衰”,形容松柏在嚴冬中依然茂盛。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境,帶有古典色彩。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隆寒”是一個兼具形象性與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與用例在多個權威典籍中均有印證。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三國志》《韓愈詩集》等原始資料。
《隆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形容寒冷的氣候非常嚴寒,天氣異常寒冷。
《隆寒》的兩個字分别由“阝”和“元”組成。其中,“阝”是一個常用的部首,表示與山有關的意思;“元”則表示元氣。
根據《現代漢語規範字表》的規定,字母“隆”的筆畫數為10畫,字母“寒”的筆畫數為12畫。
《隆寒》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兔爰》一篇中:“然後乘策乎隆寒。”這句詩意味着隨着天氣的變冷,人們為了生存而采取一些策略。
《隆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隆寒」。
在古時候,字母“隆”的寫法稍有不同,它是由上方的“言”字和下方的“龍”字組成,表示聲音高亢;字母“寒”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1. 北方的冬天非常隆寒,人們都要穿上厚厚的羽絨服。
2. 寒冷的風穿過衣物,讓我感到一陣隆寒。
隆寒天、隆寒氣候、寒冷隆寒、隆寒冬季
嚴寒、寒冷、冰冷、刺骨
溫暖、炎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