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斷限。《北齊書·陽休之傳》:“ 休之 立議從 天保 為限斷。” 清 恽敬 《<誦芬錄>序》:“《誦芬録》之體例,蓋視乎此,而所録言行,則以遷 浦陽 之後為限斷焉。”
(2).阻隔,隔絕。 宋 葉適 《故朝奉大夫知峽州宋公墓志銘》:“餘觀五胡亂中國三百年,士大夫氏族猶相通,不以南北彼此限斷,蓋南之號令征伐尚時至於北方故也。”
"限斷"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結構的動詞性詞組,其核心含義為"通過設定範圍或條件進行截斷或限制"。根據《漢語大詞典》及《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釋義體系,該詞可作如下解析:
一、構詞解析 "限"為形聲字,從阜(阝)艮聲,本義指地理阻隔,《說文解字》訓為"阻也";"斷"為會意字,從斤從絲,表示以斧截絲,引申為決絕義。二字組合後形成"限斷"的複合詞義。
二、語義分層
三、現代應用 在法律文書中常見"限斷條款",指通過特定條件限制權利義務的存續期間。例如《民法典》第188條訴訟時效規定即屬典型的時間限斷規範。
四、語義關聯詞 近義詞:限定、界斷、截止 反義詞:延續、持續、放任
注:本文核心釋義參考自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457頁"限"字條,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1103頁相關釋義,以及《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斷"字條的曆史語用解析。
“限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斷限(劃定界限或時間範圍)
指在時間、範圍或内容上設定明确的界限。例如:
阻隔、隔絕
指因地理、社會等因素形成的隔離狀态。例如:
以上解釋綜合了高權威性來源(如、6)與中等權威性來源(如、3),剔除了低權威網頁的冗餘信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北齊書》《葉適集》等原始文獻。
愛護案闆暗靜八分暴起鼻端白禅授抽擇春秋榜道綱典變非短蜂鳴器貢珍詭濫鴻案弘邃槐衮環尹環峙會聚毀埋僭貴疥痨賓薊門襟懷坦白絕對溫度沮汾科名草阃室廉辨鬑鬑梨花鼓麗妙餾分廬陵鹿馬馬氂慢棄迷缪密洽牧廠内班泥岩佩韋佩弦纰亂怯場饒勇仁境融融曳曳三權分立繩枉四句縮退恬退脫隙枭骜崤崡小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