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斷限。《北齊書·陽休之傳》:“ 休之 立議從 天保 為限斷。” 清 恽敬 《<誦芬錄>序》:“《誦芬録》之體例,蓋視乎此,而所録言行,則以遷 浦陽 之後為限斷焉。”
(2).阻隔,隔絕。 宋 葉適 《故朝奉大夫知峽州宋公墓志銘》:“餘觀五胡亂中國三百年,士大夫氏族猶相通,不以南北彼此限斷,蓋南之號令征伐尚時至於北方故也。”
“限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斷限(劃定界限或時間範圍)
指在時間、範圍或内容上設定明确的界限。例如:
阻隔、隔絕
指因地理、社會等因素形成的隔離狀态。例如:
以上解釋綜合了高權威性來源(如、6)與中等權威性來源(如、3),剔除了低權威網頁的冗餘信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北齊書》《葉適集》等原始文獻。
《限斷》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斤」兩個部首構成,總計包含了11個筆畫。它的發音為xiàn duàn。
「⻌」是一個獨體字部首,意思是「走」、「行走」。它是由「⻍」上面加上一條橫線構成的。
「斤」是一個獨體字部首,代表着「斧子」。它由三筆組成,上面兩筆表示刃口,下面一筆表示斧柄。
《限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使用的是「香火旁」的寫法,而不是現在的「斤」。香火旁是一個由三個部首組成的字,表示某種祭祀儀式中的香火燃燒的場景,象征着結束和斷絕。
《限斷》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與簡體漢字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使用《限斷》這個詞的例句:
一些組詞包括:限制、斷續、限度、斷然。
近義詞包括:斷絕、決斷、限制。
反義詞包括:開放、放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