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ft;lock;skein] 绺兒
一绺子頭發
方言。土匪幫。 蕭軍 《八月的鄉村》二:“還不如現在去到那個绺子挂個‘注’,混二年,弄幾千。”
“绺子”是東北地區對土匪團夥的俗稱,主要有兩層含義:
指土匪組織
在近代東北方言中,“绺子”專指聚衆劫掠的土匪群體,也被稱為“胡匪”或“胡子”。這些團夥通常以首領的“字號”命名,例如“一鐵鞭”“草上飛”“桑大刀”等,不同“绺子”通過字號區分勢力範圍。
代指山寨或據點
該詞也可引申為土匪盤踞的寨子或山寨,強調其聚集地的屬性。這一用法與土匪活動的隱蔽性和地域性密切相關。
該詞彙帶有鮮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常見于東北民俗或曆史相關文獻中。
绺子是一個常用的漢字,既可以作為名詞使用,也可以作為動詞使用。在不同的語境下,它所表示的意思有所不同。
作為名詞時,绺子主要指代一種用于束縛、系牢或打結的細線或繩索。例如,我們常常使用绺子來綁紮書籍、綁馬尾、結手環等。而作為動詞,绺子的意思是使用绺子來束縛、紮緊。
绺子是由細絲旁和頭邊旁組成的複合字,它的部首是纟(細絲旁),共有8個筆畫。
绺子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是一個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绺子的寫法是「鬣子」,其字形稍有不同,但意思都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绺子的字形稍有變化。它的上部是一個發髻的形狀,下部是長長的繩索。整個字形給人一種束縛、捆綁的感覺。
1. 他用绺子把書籍綁成一簇,方便攜帶。
2. 她用一根绺子紮起了馬尾,看起來更整潔了。
绺子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
- 绺絲:細絲織物、輕細的絲線
- 縛绺:束縛、限制
- 打結:用帶子或繩子将物品紮緊
- 結頭:繩子或帶子的頭部結構
绺子的近義詞包括:結、帶子、繩索、系帶
绺子的反義詞沒有一個固定的對應詞,因為它的意思相對具體,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選擇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