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澗底松的意思、澗底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澗底松的解釋

澗谷底部的松樹。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二:“鬱鬱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宋 蘇轍 《徐孺亭》詩:“ 徐君 鬱鬱澗底松, 陳君 落落堂上棟。”亦省作“ 澗松 ”。 唐 陳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詩:“ 崑 玉已成廊廟器,澗松猶是薜蘿身。” 宋 陸遊 《澗松》詩:“澗松鬱鬱何勞歎,卻是人間奈廢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澗底松”是漢語中具有文學意象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引申義及文化典故三個層面解析:

  1. 字面解釋

    “澗”指山間溪流,“底”即底部,“松”為松樹。組合後指生長在山澗底部的松樹。《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生長在深谷中的松樹”,強調其自然屬性。

  2. 文學引申義

    該詞源于西晉左思《詠史》詩句“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澗底松”比喻出身寒微而才華卓絕之人,與“山上苗”(象征門閥子弟)形成對比。唐代白居易進一步擴展其意象,在《澗底松》中寫道:“澗深山險人路絕,老死不逢工度之”,借松樹未被匠人發現,暗喻賢能之士未遇明主。

  3. 文化符號意義

    “澗底松”在中國文學中已成為固定意象,承載着三層文化内涵:

此詞至今仍用于形容低調而實力深厚的人物,其語義演變反映了漢語詞彙從自然物象到人文符號的轉化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澗底松”是一個源自古典詩詞的意象,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1. 本義
    指生長在深澗底部的松樹,因環境幽暗險峻,難以被外界發現。

  2. 比喻義
    象征德才兼備卻地位卑微的人,尤其用于批判古代社會“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階層固化現象。


二、文學典故與延伸

  1. 左思《詠史》的奠基
    晉代左思在《詠史八首·其二》中首創此意象,以“郁郁澗底松”對比“離離山上苗”,揭露門閥制度下寒門才子被壓制的現實。

  2. 白居易的深化拓展
    唐代白居易在《澗底松》詩中進一步延伸,通過“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的對比(如“海底珊瑚”與“天上白榆”),強調人才選拔應突破出身偏見。

  3. 後世文人的化用
    宋代蘇轍、陸遊等均曾借“澗松”表達懷才不遇或諷喻時弊,如陸遊《澗松》中“卻是人間奈廢興”的慨歎。


三、核心思想

該意象凝聚了古代文人對社會公平的思考,批判了以出身論高下的制度,同時寄托了對“材”與“地”(才能與機遇)相匹配的理想追求。


如需了解具體詩作全文或不同詩人的創作背景,可參考《詠史八首》《白居易詩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尊事貴保險鎖北省贲龜罼弋殘葩長街短巷産舍朝飨陳疴村頭村腦貳辭風議伏阙阜通覆廕槁衲狗改不了吃屎花貌黃梁一夢灰殒減薪禁坰金石之交脊椎動物谲宇距違龛居曠逸哭嚎類函潦潮李靖曆曆臨財不苟樓閣台榭率事嚜嚜某地柰何木泥婆抛空飄藩墜混品從凄飙清理覃籲窮轍融昌撒潑放刁舌戰群儒駛馳收入水牛過河貪酒逃突瓦衕子夏狄相憐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