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刻镂繪畫。 漢 賈誼 《新書·匈奴》:“将為銀車五乘,大雕畫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诠賦》:“寫物圖貌,蔚似雕畫。”
(2).引申為文飾。 漢 劉向 《說苑·貴德》:“飾其内情,雕畫其僞,孰知其非真。”
彫畫:雕刻繪飾。《三國志·魏志·賈诩傳》“﹝ 賈詡 ﹞少時人莫知,唯 漢陽 閻忠 異之,謂 詡 有 良 平 之奇”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夫木朽不彫,世衰難佐,将軍雖欲委忠難佐之朝,彫畫朽敗之木,猶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
“雕畫”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形容文學或繪畫技藝極為高超,如雕刻般精細入微。常用于贊美藝術作品或才華橫溢之人。
起源典故
源自《莊子·秋水》,戰國時期齊國雕刻家“雕人”技藝精湛,後人以此比喻技藝超群。
使用場景
刻镂繪畫
指雕刻與繪畫結合的技藝。例如《文心雕龍》中“寫物圖貌,蔚似雕畫”,形容描寫生動如雕刻繪飾。
文飾修飾
引申為對事物進行美化或修飾。如漢代劉向《說苑》提到“雕畫其僞”,指刻意粉飾虛假内容。
雕刻繪飾
具體指器物上的雕刻與彩繪裝飾。如《新書·匈奴》記載漢代用雕畫裝飾銀車。
“雕畫”既可指具體的雕刻繪畫技藝,也可引申為文采修飾,需結合語境區分。作為成語時更側重對高超技藝的贊美,而作為普通詞語則涵蓋工藝、修飾等多重含義。
「雕畫」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雕」和「畫」兩個字組成。
「雕」,讀音為「diāo」,屬于現代漢字「隹」的部首,表示鳥類。它由「隹」字旁和「幾」字旁組成。它的筆畫數為「6」,是一個常用的漢字。
「畫」,讀音為「huà」,屬于現代漢字「田」的部首,表示田地。它由「田」字旁和「舌」字旁組成。它的筆畫數為「8」,是一個常用的漢字。
「雕畫」起源于中國古代藝術,是指用刀雕或畫筆勾勒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通常以木雕、石雕、泥塑、繪畫等形式呈現,富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力。
在繁體字中,「雕畫」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并沒有顯著區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雕」字有多種寫法,隨着曆史發展,字形逐漸統一。而「畫」字在古代寫法中也存在一些差異,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現代的樣子。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很喜歡收藏古代的雕畫作品。”這句話中的「雕畫」指的是古代藝術作品。
與「雕畫」相關的詞彙有:複制、雕刻、繪畫、藝術等。
與「雕畫」近義的詞彙有:雕塑、藝術品、雕刻作品等。
與「雕畫」反義的詞彙有:素描、拓片、攝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