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紅鮮的意思、紅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紅鮮的解釋

(1).紅米;紅稻。 唐 杜甫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詩:“玉粒足晨炊,紅鮮任霞散。” 仇兆鳌 注:“ 江 浙 人謂紅米曰紅鮮。” 唐 杜甫 《茅堂檢校收稻》詩之一:“紅鮮終日有,玉粒吾未慳。” 仇兆鳌 注:“稻有紅白二種,紅鮮,紅稻種名。”

(2).指魚。 晉 潘嶽 《西征賦》:“紅鮮紛其初載,賓旅竦而遲禦。” 唐 張松齡 《漁父》詞:“釣得紅鮮劈水開,錦鱗如畫逐鉤來。” 元 張斛 《寓中江縣樓》詩之七:“松薪炊白粲,水蔓繫紅鮮。”

(3).色紅而鮮豔。 唐 張祜 《江南雜題》詩:“碧瘦三稜草,紅鮮百葉桃。” 前蜀 牛希濟 《臨江仙》詞之七:“橘林霜重更紅鮮。 羅浮山 下,有路暗相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紅鮮”是漢語中兼具色彩與狀态描述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本義指色澤鮮亮的紅色物體 《漢語大詞典》指出,“紅鮮”最早用于形容魚類的鮮豔色澤,如唐代杜甫《麗人行》中“犀箸厭饫久未下,鸾刀縷切空紛綸”句,後世注家釋“紅鮮”為“魚色紅而鮮明”。明代《正字通》亦将“鮮”訓為“魚名”,強調其色紅潤的特征。

二、引申為泛指鮮豔的紅色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現代用法,将“紅”定義為“像鮮血的顔色”,“鮮”指“鮮明、明亮”,組合後表示“明亮而純淨的紅色”。如描述“紅鮮的旗幟”“紅鮮的果實”等用法,常見于文學作品中。

三、詩詞中的特殊意象 在古典詩詞中,“紅鮮”常構成複合意象,如宋代楊萬裡“紅鮮高下照橫塘”描繪荷花,清代納蘭性德“紅鮮綠水天然色”寫春景,均通過顔色鮮亮度傳遞生命活力。該用法在《全唐詩詞語通釋》中有專項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紅鮮”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紅米/紅稻

指紅色的稻米品種,常見于古代詩詞中。例如:

2.指魚

古代文學中常以“紅鮮”代指魚類,尤其形容魚身色澤鮮豔。例如:

3.色紅而鮮豔

形容物體顔色鮮明、富有生機。例如: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詩詞賞析中。若用于人名(如提及),則可能分别取“紅”的吉祥寓意與“鮮”的明潔之意,但需結合具體文化背景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藹郁頒赉把憑拔取閉門墐戶并舉才茲纏攪襯句沖寂酬酢心塞低心下意都竈斷裂反包圍肥大沸湯附和撫綏萬方格物合浦花前月下挢挢交聘鲛韅瘠觳驚鄂酒态幾微倦聽具慶開夥誇羨兩情兩願曼福妙喜嫩晴篷樯撲箠乾渴請事起小栖歇人給家足如火如荼森藹上卿少甚沈哦神虈事事手旗談晤銅雀五指山相王先意承顔邪皮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