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皇族女子的封號。 東漢 帝女皆封縣公主。 隋 唐 以來,諸王之女,亦封縣主。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談錄·官制》:“ 趙普 以元勳諸女封郡主, 高懷德 二女特封縣主。” 明 胡侍 《真珠船·公主翁主》:“今制:親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縣主。”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一:“郡王女為多羅格格, 漢 文稱縣主。” 吳晗 《朱元璋傳》第八章一:“帝女封公主,親王女封郡主,郡王女封縣主。”
(2).縣令。《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宋福 ﹞連夜寫了狀詞,隻等天明,縣主早堂,連人進狀。”《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看見是本縣縣主的帖子,吓了一跳。”
縣主是中國古代皇族女子的封號,其含義和制度隨朝代演變而有所不同,具體可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一、核心定義 縣主最初是東漢至隋唐時期皇室女性的封號。東漢時,皇帝之女被封為“縣公主”,即以縣名為封號的公主。隋唐時期發展為親王之女的專屬稱號,如唐高宗之女高安公主初封宣城縣主。
二、制度演變
三、其他含義 縣主在部分文獻中也被用作縣令的别稱,如《儒林外史》中“縣主早堂”即指縣令辦公。現代網絡語境偶見其比喻義,指某領域權威人物。
需注意:縣主地位低于公主和郡主,如清代郡主為親王女(一品),縣主為郡王女(二品)。不同朝代具體品級可通過權威曆史文獻進一步查證。
《縣主》一詞可以指代古代官方稱呼縣令的妻子,也可以泛指任何一個縣令的配偶。在這種稱呼中,縣主通常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威望。
《縣主》一詞的部首是⻏(走部),共有8個筆畫。
《縣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具體時間上目前考證不詳。
《縣主》的繁體字為縣主。
《縣主》一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目前并無确切的古文資料可供參考。
1. 她是我縣主的一把手,深得百姓的愛戴。
2. 宋代某縣大民主,由縣主負責領導。
縣主一詞無法拆解為組詞的形式。
《縣主》的近義詞可以是縣令夫人、縣令夫君。
《縣主》一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