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墜的意思、抗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墜的解釋

指音調的高低清濁。語出《禮記·樂記》:“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 孫希旦 集解引 方悫 曰:“抗,言聲之發揚;隊,言聲之重濁。”隊,後作“墜”。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歌聲靡曼,而有抗墜之節也。”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歌》:“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氲自臍間出,至喉乃噫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緻遏雲響谷之妙也。” 清 趙翼 《題<杜詩雙聲疊韻譜>》詩:“抑揚抗墜間,妙有自然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抗墜”是一個古典文學與音樂理論中的術語,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音調的高低清濁,形容聲音的抑揚頓挫與節奏變化。其中:

二、來源與演變

  1. 經典出處:最早見于《禮記·樂記》“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墜)”,後成為音樂與文學批評的常用概念。
  2. 文學應用: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章句》中以“抗墜之節”描述歌聲的婉轉與節奏感;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則強調歌唱者需通過氣息調節實現“抗墜之音”。

三、擴展與關聯

四、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代音樂理論中的聲律體系,可參考《禮記·樂記》及《文心雕龍》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抗墜

抗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抗”和“墜”。下面将對這兩個字的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抗字由“扌”和“亢”的合體構成,屬于手部的部首,“扌”表手,表示人的手部動作,“亢”是抗争的義項,表示堅決反抗。抗字共有7畫,是一個常用漢字。

墜字由“土”和“垂”的合體構成,屬于土部的部首,“土”表地,表示掉落,“垂”是下垂的義項,表示向下傾斜。墜字共有7畫,是一個常用漢字。

抗墜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抵抗掉落或抵擋墜落。它可以用來形容物體能夠承受、抵擋墜落的力量或阻止物體掉落。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大緻相同,不同的是繁體字中的“抗”字會用“擜”代替,“墜”字會用“墜”代替。

以下是一些關于抗墜的例句:

1. 高樓的設計要抗墜能力強,能夠抵抗地震和強風。

2. 這種材料具有很好的抗墜性能,可以有效防止物體掉落。

抗墜可以結合其他字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1. 抗墜裝置

2. 抗墜鈎

3. 抗墜道閘

與抗墜相關的近義詞有:抵禦墜落、阻止掉落。

與抗墜相關的反義詞有:助墜、促使掉落。

以上是對抗墜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的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