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八級工資制的意思、八級工資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八級工資制的解釋

[eight grade wage scale] 中國一些國營企業實行的工資制度,按年齡、技術把工人分成八級,根據級别發給不同的工資

專業解析

八級工資制是中國在計劃經濟時期(1956年至1985年)實行的一種企業工人工資等級制度。該制度依據産業重要性、技術複雜程度和工人技能水平,将工資标準劃分為八個等級。其中,一級為最低工資标準,八級為最高工資标準,不同行業和工種的工資等級标準存在差異。該制度旨在體現“按勞分配”原則,通過技術等級考核确定工人的工資級别,其特點是等級分明、級差固定、全國統一。

核心特點與運作機制:

  1. 等級劃分

    工資标準嚴格分為八個等級,一級最低,八級最高。不同産業(如機械、紡織、建築)的工資标準由國務院或勞動部門統一制定,例如機械行業八級工的工資标準約為一級工的3倍左右。

  2. 技術等級挂鈎

    工人的工資等級需通過技術考核評定。每個等級對應明确的技術要求,例如三級工需能獨立操作中型設備,六級工需掌握複雜工藝和故障處理能力。工資調整需通過考核晉升,而非工齡自動增長。

  3. 全國統一标準

    工資标準由國家統一制定,地區間僅通過“工資區類别”(如一類區至十一類區)調整差異,經濟落後地區工資略高。例如上海屬八類區,甘肅部分偏遠地區屬十一類區。

曆史背景與廢止:

八級工資制于1956年由國務院《關于工資改革的決定》确立,取代了早期混亂的工資體系。其設計借鑒了蘇聯經驗,旨在激勵工人提升技能。但隨着經濟改革推進,該制度因缺乏靈活性、難以反映企業效益差異,于1985年被“結構工資制”逐步取代,1993年後全面轉向崗位技能工資等市場化機制。

權威來源說明:

關于八級工資制的定義及曆史沿革,可參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編纂的《中國工資制度演變》等文獻。具體技術等級标準詳見原勞動部1956年頒布的《工人技術等級标準》(各行業分冊),部分内容收錄于《中國勞動統計年鑒》曆史卷宗。

(注:因該制度已廢止,現行《現代漢語詞典》未單獨收錄詞條,其釋義需結合勞動經濟學術文獻及曆史政策文件進行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

“八級工資制”是中國曆史上曾廣泛實行的一種工資等級制度,主要適用于國營企業工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八級工資制根據生産勞動的複雜程度和技術熟練程度,将工人工資劃分為八個等級,等級越高工資越高。不同工種的等級上限不同,例如技術較簡單的工種最高隻能到四級或五級,而複雜工種可達八級。

2.曆史沿革

3.制度結構

包含三部分:

4.實際案例

例如,解放初期八級煉鋼工的月工資為120元,相當于當時縣團級幹部的待遇,體現了高級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

5.意義與影響

該制度曾是中國計劃經濟時代分配體系的核心,強調按勞分配原則,但因靈活性不足逐漸被改革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制度細節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晻然白龍魚服白招拒班輪班谕保育北寒帶卑行備災補綴乾坤澄襟褫身詞約彈剝峨冠博帶風雅頌敷敷供桌詭道好語衡器呴呴諱避胡拿進俸靜場驚厥謹默決知醵醵匟床砍土镘空頭人情淚葉龍王爺路礦螺徑賣官鬻爵滅弗得目瞪口張木稷募役法咆勃配德擎跽青徑栖托全權代表儒吏删治示滅詩言志説不去同出罔上渥眷誣洿跣腳笑姗小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