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罔上的意思、罔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罔上的解釋

欺騙君上。《後漢書·楊震傳》:“帝發怒,遂收考詔獄,結以罔上不道。” 宋 陳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狀》:“以妖為瑞,是罔上也。”《三國演義》第二十回:“ 雲長 問 玄德 曰:‘ 操 賊欺君罔上,我欲殺之,為國除害,兄何止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罔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欺騙、蒙蔽上級或君主,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釋義、用法及來源進行詳細說明:


一、核心釋義

  1. 欺騙君主/上級

    "罔"意為"蒙蔽、欺騙","上"指地位或輩分更高者,特指君主、尊長。合指以虛假言行誤導統治者或上級,使其無法獲知實情。

    例: "欺君罔上"(欺騙君主,蒙蔽聖聽)。

  2. 隱瞞真相,曲意逢迎

    強調通過隱瞞、歪曲事實的手段迎合權威,逃避責任或謀取私利。

    例: "罔上虐下"(欺瞞上級,虐待下屬)。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文獻用例與權威出處

  1. 《漢書·李廣傳》:

    "上報曰:'……欺謾而善書者尊于朝,罔上者肆于野。'"

    (注:此處批評欺瞞君主者逍遙法外。)

  2. 《明史·奸臣傳》:

    "嚴嵩專權罔上,殘害忠良。"

    (指權臣蒙蔽皇帝,把持朝政。)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差異點 共性
欺君 側重主動欺詐行為 均含欺騙權威之意
蒙蔽 強調掩蓋事實,不特指對象
阿谀 側重奉承讨好,未必欺騙

五、文化内涵警示

古代中國将"罔上"視為重罪(如《唐律》列"十惡"之"大不敬"),因其破壞君臣信任,危及統治秩序。該詞至今警示職場、管理中需杜絕欺瞞行為,維護組織誠信。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罔上"詞條釋義:欺騙君上。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罔"字釋義及"罔上"用例。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罔"的動詞用法及合成詞解析。

(注:因未提供可驗證的線上鍊接,此處僅标注權威工具書名稱及出版社,建議讀者查閱實體書或可信數據庫如中國知網(CNKI)、國學大師網獲取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罔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ǎng shàng,其核心含義是欺騙、蒙蔽上級或君主。以下是詳細解析:

1.詞義拆解

2.使用場景

3.近義與關聯詞

4.例句參考

5.注意事項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證或詳細出處,可參考《後漢書》《三國演義》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飙升碧漢閉明塞聰碧榮不劣方頭不足為憑丞轄成造打和德厚流光堤阏垤堄遞積丢包東抄西轉短狐短慮堵搡傅說霖構訟管人裹飯賀蘭山鴻校賤司盡智竭力吉日良時姬姒疾俗極意駿骊楞頭貨遼逈另案滿潮銘诔木匣鵬衢千把籤字青谿窮渴窮素泉扃蜀姜說場蜀犬死譯嵩山三阙筍蒲鎖子甲唾壺敲缺味感蝸角蠅頭蕪穢無聲無臭俠節小慧骁徒枲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