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徒的意思、白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徒的解釋

(1).未經訓練的兵卒;臨時征集的壯丁。《管子·七法》:“以教卒練士擊敺衆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漢書·鄒陽傳》:“今 吳 楚 之王練諸侯之兵,敺白徒之衆,西與天子争衡, 濟北 獨底節堅守不下。” 顔師古 注:“白徒,言素非軍旅之人,若今言白丁矣。” 宋 葉適 《兵總論二》:“ 斡離不 始挾兵才萬餘,長驅而至,莫有敵者,倉卒遣人召白徒以勤王,京師不守,則勤王之人寇掠遍天下矣。”《金史·古裡甲石倫傳》:“但敵勢頗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絶無精鋭,恐不能勝。” 清 蕭掄 《寶山田若谷明府鈞團練鄉勇》詩:“隻愁白徒不習戰,勇怯相半難從征。”

(2).佛教對俗人的稱呼。僧衣黑色,故稱俗人為“白徒”。 南朝 宋 何承天 《與宗居士書》:“ 冶城 慧琳道人 作《白黑論》,乃為衆僧所排擯,賴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羅夷耳。既作比丘,乃不應明此,白徒亦何為不言?”

(3).指不出家的徒弟。《南史·循吏傳·郭祖深》:“僧尼十餘萬,資産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則皆畜養女,皆不貫人籍,天下戶口幾亡其半。”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五章第二節:“男僧得收白徒,女尼得收養女,白徒養女不入戶籍,免除一切課役。”

(4).指不學無術之徒。 章炳麟 《程師》:“學之成驗,定於校試,校試固不能無偏重輕,藉令試之殿廷,然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則目録之士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徒”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軍事領域
    指未經軍事訓練或臨時征集的壯丁。如《管子》中提到的"白徒三十人",即指臨時征召的非正規兵員。

  2. 佛教稱謂
    因僧侶穿黑色袈裟(缁衣),故稱未出家的俗人為"白徒"。該用法體現了古代佛教服飾文化對語言的影響。

  3. 師徒關系
    特指未正式出家的世俗弟子,這類徒弟雖受教但保持原有生活狀态,與剃度弟子形成對比。

  4. 貶義用法
    可指不學無術之人,如宋代艾性夫詩句"潔白徒外觀,貪墨實素志",通過"白徒"與"幽芳"對比暗諷虛僞之徒。

文學例證:
唐代杜甫"斑白徒懷曩"、李商隱"赤白徒自許"等詩句,均通過"白徒"表達對時光虛度或徒有其表的感慨,體現了該詞在古代文學中的意象運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徒(bái tú)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沒有準确方向、目标或意義的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白”部分是由“白彳”組成,表示行走的意思;而“徒”部分則是由“彳”和“止”組成,表示行走或徒步的人。整個詞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徒步而不知方向的人”。 關于這個詞的來源,目前還沒有确切的說明。在繁體字中,白徒的寫法和簡體字沒有明顯的區别。至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目前無法确定具體的演變曆程。 以下是一些白徒的例句: 1. 他整天遊蕩街頭,真是個白徒。 2. 這個年輕人沒有目标,成了一名白徒。 3. 别成為一個毫無計劃的白徒,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 關于組詞,白徒沒有明确的相關組詞。然而,根據其意思,我們可以聯想到一些相關詞彙,例如迷途、無業遊民、閑逛等。 在近義詞方面,與白徒意思相近的詞彙有茫然、迷茫、無所事事等。 至于反義詞,與白徒意思相反的詞彙可以考慮有目标明确、有計劃的人、有方向感的人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