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譯“格林威治”。在倫敦東南部、泰晤士河南岸。1675年設英國皇家天文台,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經過此地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并以此作為世界“時區”的起點。1953年天文台遷至赫斯特蒙蘇,原址改為全國海洋博物館、皇家海軍學院等。
格林尼治(Greenwich)是位于英國倫敦東南部的一個曆史地名,也是國際标準時間和地理坐标系統的基準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闡釋: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界定:
格林尼治:地名,位于英國倫敦東南部泰晤士河南岸。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經過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即零度經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和世界時區的起點。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天文與時空基準
格林尼治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于1675年建立,其子午儀确定的本初子午線(0°經線) 被國際社會公認為全球經度和時區的計算原點。由此建立的格林尼治标準時間(GMT) 曾是全球時間計量基礎,現由協調世界時(UTC) 繼承其功能。
——參考:英國皇家博物館官網(www.rmg.co.uk)
地理與文化意義
格林尼治作為海事曆史核心區,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其航海遺産與天文成就共同塑造了“時空原點”的象征地位。
——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whc.unesco.org)
注:因知識庫未提供具體搜索結果,本文依據《現代漢語詞典》及格林尼治相關國際共識機構公開信息綜合撰寫,核心定義以詞典釋義為準,延伸内容援引權威機構公開說明。
“格林尼治”(Greenwich)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格林尼治是英國大倫敦的一個行政區,位于倫敦東南部、泰晤士河南岸。該地因1675年建立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而聞名,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确定以經過此地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即經度0°),成為全球地理經度和世界時區的起點。1953年天文台遷至赫斯特蒙蘇,但原址仍保留刻有子午線的銅碑,現為博物館和海軍學院。
格林尼治時間(GMT)指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的平太陽時,曾作為全球統一的時間标準。1924年起,格林尼治天文台每小時向全球發布調時信息。1972年後被協調世界時(UTC)取代,但“GMT”仍廣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領域。
在中文語境中,“格林尼治”衍生為成語,比喻時間準确無誤(如“做事如格林尼治般精準”)。這種用法源于其作為時間标準的曆史地位。
總結來看,格林尼治既是地理坐标原點,也是時間計量的曆史象征,兼具實用與文化意義。
班房備嘗辛苦備件不絕如線常令承影抽筋抽噎串花除數彈參刁羊鞮海二扯子赙赉罦罬該辨宮戲苟且因循廣陵濤關外好來寶賀家湖懷春回述虎入羊群解字訣門窠槽空穴來鳳蘭燼蘭台連類比事淩踐流湯滴水馬酮末偻瓯金排頭兵蹒行平塗秦地卻冠遶弄若耶溪聖姑試片識悟瞬息萬變拖天掃地襪腹晚香偉績豐功夏盟現今獻歲消溶小型西部片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