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樊姬的意思、樊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樊姬的解釋

春秋 楚莊王 之姬。 樊姬 曾谏止 楚莊王 狩獵,使勤于政事,又激 楚 相 虞丘子 辭位而進賢相 孫叔敖 , 楚莊王 賴以稱霸。事見 漢 劉向 《列女傳·楚莊樊姬》。 唐 元稹 《楚歌》之四:“懼盈因 鄭曼 ,罷獵為 樊姬 。” 唐 周昙 《樊姬》詩:“側影頻移未退朝,喜逢賢相日從高。當時不有 樊姬 問,令尹何由進 叔敖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樊姬是春秋時期楚莊王的王後,以賢德著稱,其事迹主要記載于漢劉向《列女傳·楚莊樊姬》。以下是關于她的詳細解釋:

  1. 身份背景
    樊姬為樊國公主,因政治聯姻嫁于楚莊王,後成為正宮夫人。她以美貌與智慧聞名,被後世譽為“中國曆史上三大賢妃之首”。

  2. 勸谏楚莊王

    • 楚莊王早年沉迷狩獵與女色,樊姬多次以獨特方式勸谏。例如,她曾拒食禽獸肉、蓬頭垢面示人,甚至對星月梳妝,以此警醒莊王勤政。
    • 最終促使楚莊王戒除享樂,專注國事,為楚國稱霸奠定基礎。
  3. 舉薦賢才
    樊姬識人善任,曾指出宰相虞丘子任人唯親,并推薦賢士孫叔敖為相。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改革内政,使楚國國力強盛,成就“春秋五霸”之業。

  4. 曆史評價
    唐代張說稱“楚國所以霸,樊姬有力焉”,《列女傳》贊其“薦進美人,與己同處,非刺虞丘,蔽賢之路”,凸顯其大公無私與政治遠見。

  5. 文獻記載
    其事迹主要見于《列女傳》,後世詩詞如元稹《楚歌》、周昙《樊姬》等亦提及她的貢獻。

樊姬以賢德與智慧輔佐楚莊王,是古代後妃參政的典範,對楚國崛起起到關鍵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樊姬是一個姓氏,并沒有一個明确的意思。它可以拆分成木和女兩個部首,總共有13個筆畫。據說這個姓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樊國,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的姓氏。在繁體字中,“樊姬”這個詞仍然保持不變。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樊姬這個姓名的寫法并沒有特别的變化。由于樊姬是一個姓氏,通常沒有具體的例句。關于組詞,可以根據樊姓的特點和個人喜好自由組合。至于近義詞和反義詞,因為樊姬是一個姓氏,所以并沒有嚴格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