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鈎箝的意思、鈎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鈎箝的解釋

謂誘使人說出實情而鉗制之。《鬼谷子·飛箝》:“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 陶弘景 注:“内惑而得其情曰鉤,外譽而得其情曰飛。得情即箝持之,令不得脫移,故曰鉤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鈎箝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殊語義結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語義演變及文獻用例三個層面解析:

  1. 字源解析

    “鈎”本義指金屬制成的彎曲器具(如魚鈎),引申為“探取、引誘”之意,如《鬼谷子·飛箝》中“鈎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此處“鈎”指以言辭誘導對方。

    “箝”同“鉗”,原指夾持工具,後衍生出“控制、制約”的含義,如《漢書·爰盎傳》載“箝天下之口”,即指壓制言論。

  2. 語義複合與引申

    二字組合後,“鈎箝”在古典文獻中多指通過誘導與制約并用的手段達成目的,常見于縱橫家、兵家等策略論述。例如《資治通鑒》注引《戰國策》中“鈎箝之術”,描述以利誘結合威懾的外交操控方式。

  3. 現代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定義“鈎箝”為:“古代一種遊說術,先誘引對方說出實情,再以言辭箝制之。”其核心特征在于動态的交互策略,強調從引導到掌控的過程性。

文獻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鈎箝(ɡōu qián)是一個源自古代謀略思想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特定手段控制他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鬼谷子·飛箝》篇,陶弘景注解指出:“内惑而得其情曰鈎,外譽而得其情曰飛”。意為通過内在誘導(鈎)和外在贊譽(飛)獲取對方實情,進而實施控制。

  2. 字義解析

    • 鈎:象征用鈎子“抓住”對方弱點或真實意圖;
    • 箝:指通過夾持手段限制對方行動自由。
  3. 策略内涵
    屬于縱橫家權謀術,分兩階段操作:

    • 鈎探階段:通過言語誘導或情感共鳴,使對方主動暴露真實想法;
    • 箝制階段:利用已掌握的信息反向制約對方,使其無法脫離掌控。
  4. 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政治外交、軍事策略,現代可引申為談判技巧或心理博弈,但需注意倫理邊界。

鈎箝本質是一種信息操控術,強調通過獲取關鍵信息實現對他人的隱性控制。其思想體系在《鬼谷子》中形成完整方法論,成為古代謀略文化的重要組成。

别人正在浏覽...

鞍馱被衣弁目别情不女腸癰傳疑初暾欑塗村酒搗練法力非刑俸資丱角關掌含真客後祿荒急簡畀濺淚奸牙機務段季月籍注老墳兩性巢連樯流磻龍章鳳彩緑林山馬頭納宦能着農機具跑馬場企附青壯七條弦秋搜期約曲刃屈子容态三遷之教燒焚沈雲衰惡庶蠱歲夜淌白歎涕天字一號吐暈外形文瀾閣兀良憲臣象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