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钿钗的意思、钿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钿钗的解釋

(1).金花、金钗等婦女首飾。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張鳳翔 聞難,盡出所有衣服,并其家人鈿釵枕鏡,列於小廳,将獻行在。” 清 納蘭性德 《攤破浣紗溪》詞之三:“環佩祇應歸月下,鈿釵何意寄人間。”

(2).借指婦女。 褚繼曾 《<小螺庵病榻憶語>後序》:“瓊想幽閒,鮮結鈿釵之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钿钗是漢語中表示古代女性首飾的複合詞,由“钿”“钗”兩個部件組合而成。《漢語大詞典》将“钿”定義為“用金翠珠寶等制成的花形首飾”,《說文解字》注“钗”為“兩股笄”,即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的發飾。二者在唐宋時期常配套使用,構成“钿钗禮衣”制度,如《新唐書·車服志》記載命婦需佩戴“九钿九钗”參加重要典禮。

該詞的文化内涵包含三重維度:

  1. 物質形态:钿多作花朵形制,鑲嵌寶石或螺钿工藝,如《全唐詩》中白居易《琵琶行》所述“钿頭銀篦擊節碎”;钗則注重實用性,陸遊《钗頭鳳》以钗喻情緣
  2. 禮制功能:唐代命婦制度規定一品夫人戴九钿,二品八钿,形成嚴格的等級标識體系
  3. 文學意象:在古典詩詞中常作為愛情信物,如《長恨歌》中“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黃金合分钿”的典故

值得注意的是,“钿”存在多音現象:作首飾義時讀diàn,指硬币時讀tián,這種語音差異反映了詞義的曆史演變軌迹。故宮博物院藏唐代李倕墓出土冠飾,可見金銀作底、珍珠瑪瑙鑲嵌的實物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钿钗”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婦女首飾
    指用金屬(如金、銀)或寶石鑲嵌而成的頭飾,如金花、金钗等。常見于唐代文獻,既是裝飾品,也是身份象征。例如:

    唐·李肇《唐國史補》提到:“張鳳翔盡出所有衣服,并其家人鈿釵枕鏡,列於小廳。”
    清代納蘭性德詞中亦有:“鈿釵何意寄人間。”

  2. 借指婦女
    通過“首飾”代指佩戴者,即婦女群體。例如:

    褚繼曾《後序》中寫:“鮮結鈿釵之伴。”

二、延伸解析

三、相關文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或曆史背景,可查閱上述來源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班駁陸離豹韬衛邊料兵法偪塞薄言慘黛暢所欲為絺冕觸地吹肚魚楚腰衛鬓詞門錯枉打渾待時守分定稿惡稔耳聞訪議幡然飛車走壁焚化伏候甘陳關策國叟酣狎後辛煇赫匠斲焦盆浚壍誇揚括籴力能扛鼎陵奪悋惜龍飛虎跳蔑蒙名畫绮井青殷軟包蠕動撒的桑門劍三淖十教示樣首卷蜀洛死生契闊搜選素畜歲火他他藉藉土特産萎餧無町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