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期日的意思、期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期日的解釋

約定或預測的日數或時間。《周禮·地官·山虞》:“令萬民時斬材,有期日。” 孫诒讓 正義:“有期日者,謂依其所用木之多少,為其出山入山之日數。”《漢書·夏侯始昌傳》:“ 始昌 明於陰陽,先言 柏梁臺 災日,至期日果災。” 唐 韓愈 《唐故贈绛州刺史馬府君行狀》:“ 愈 既世通家,詳聞其世系事業,今葬有期日,從少府請,掇其大者為行狀。”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遣使啟帝,請期日赴京。”《宋史·嶽飛傳》:“盡 磁 、 相 、 開 、 德 、 澤 、 潞 、 晉 、 絳 、 汾 、 隰 之境,皆期日興兵,與官軍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期日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權威詞典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約定或限定的日期

指事先約定的具體日子或時間節點,強調時間點的确定性。

例:《漢語大詞典》釋為“約定的時日”,如《周禮·地官·山虞》載“令萬民時斬材,有期日”,指規定百姓伐木的特定日期。現代漢語中仍用于正式場合,如“合同期日”“繳費期日”。

二、古漢語特指:祭祀或儀式的固定日期

古代文獻中常特指祭祀、盟誓等禮儀活動的既定日期。

例:《禮記·祭統》鄭玄注“期日,蔔定祭時”,指通過占卜确定的祭祀日。《古代漢語詞典》強調其與禮儀文化的關聯性,如“盟誓期日不可違”。

三、法律術語:權利義務生效或終止的時限

現代法律語境中,專指法律行為生效、權利行使或義務履行的截止日期。

例:《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特指法律規定的時限”,如“債務清償期日”“訴訟期日”。此用法突出時效性和強制性。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2. 《禮記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期日”是一個多場景使用的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日常通用含義

指約定或指定的具體日期或期限,常見于日常事務安排或古籍文獻中。

  1. 基本定義:由“期”(時間限定)和“日”(具體日期)組合而成,表示任務、活動等的截止或完成時間。例如《周禮》中“有期日”即指按約定日期執行事務。
  2. 使用場景:多用于合同、計劃等書面場景,如“票據付款期日”“工程竣工期日”等。

二、法律領域專指

在訴訟法中,特指法院與訴訟參與人共同進行訴訟活動的具體日期。

  1. 分類:包括庭審日、調解日、宣判日、證據交換日等。
  2. 程式特性:需由法院預先指定并通知,若遇特殊情況可申請變更(如延期開庭)。
  3. 與“期間”的區别:“期間”是時間段(如15天上訴期),而“期日”是特定時間點。

其他補充

日語中“期日”(きじつ)也指日期或期限,如“支払期日”表示付款截止日。

如需更詳細的法律程式案例或古籍原文,可參考、5、7的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報端本影編校昌戶常均超騰車絆承守晨極從者打盹得人心堤水杜十姨煩鄙紛歧購捕孤禅嘏辭椢臉古則禾子鴻縻禍不旋踵澗壑計功近縣絶類離羣欄幹婪尾勞兵連篇累幅連枝帶葉林菁流夷禮相戮屍慢棄邈邈嗫唲破示愆懸啓白情華情投意忺起油燃肉身燈神旌神經細胞失戀十六字心傳誓山盟海識體水陸堂聳局未易賢能銜冤負屈小項西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