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期日的意思、期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期日的解釋

約定或預測的日數或時間。《周禮·地官·山虞》:“令萬民時斬材,有期日。” 孫诒讓 正義:“有期日者,謂依其所用木之多少,為其出山入山之日數。”《漢書·夏侯始昌傳》:“ 始昌 明於陰陽,先言 柏梁臺 災日,至期日果災。” 唐 韓愈 《唐故贈绛州刺史馬府君行狀》:“ 愈 既世通家,詳聞其世系事業,今葬有期日,從少府請,掇其大者為行狀。”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遣使啟帝,請期日赴京。”《宋史·嶽飛傳》:“盡 磁 、 相 、 開 、 德 、 澤 、 潞 、 晉 、 絳 、 汾 、 隰 之境,皆期日興兵,與官軍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期日”是一個多場景使用的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日常通用含義

指約定或指定的具體日期或期限,常見于日常事務安排或古籍文獻中。

  1. 基本定義:由“期”(時間限定)和“日”(具體日期)組合而成,表示任務、活動等的截止或完成時間。例如《周禮》中“有期日”即指按約定日期執行事務。
  2. 使用場景:多用于合同、計劃等書面場景,如“票據付款期日”“工程竣工期日”等。

二、法律領域專指

在訴訟法中,特指法院與訴訟參與人共同進行訴訟活動的具體日期。

  1. 分類:包括庭審日、調解日、宣判日、證據交換日等。
  2. 程式特性:需由法院預先指定并通知,若遇特殊情況可申請變更(如延期開庭)。
  3. 與“期間”的區别:“期間”是時間段(如15天上訴期),而“期日”是特定時間點。

其他補充

日語中“期日”(きじつ)也指日期或期限,如“支払期日”表示付款截止日。

如需更詳細的法律程式案例或古籍原文,可參考、5、7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語解釋

《期日》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規定的時間,約定的日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期日》的拆分部首是"月"和"日",分别是左右結構和天地結構。

拆分後的筆畫數為"4+4",總共8畫。

來源和繁體

《期日》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最初表示規定的日期。在繁體中,字形為「欠」+ 「日」。

古時候漢字寫法

《期日》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如「欠期」、「欠期日」等,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我們的合同規定了具體的期日。

2. 明天是我們約定的交貨期日。

組詞

1. 期待:等待、盼望。

2. 期限:規定的時間範圍。

3. 期望:期待、希望。

近義詞

期限、日期、限期。

反義詞

永久、長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