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绠的意思、鐵绠的詳細解釋
鐵绠的解釋
鐵索;鐵鍊。 宋 劉克莊 《再和實之》之二:“誰将鐵綆橫 江 鎖,莫靠琵琶出塞彈。”《宋史·韓世忠傳》:“以海艦進泊 金山 下,預以鐵綆貫大鉤授驍健者。”
詞語分解
- 鐵的解釋 鐵 (鐵) ě 一種金屬元素,工業上用途極廣,可以煉鋼,可制各種器械,亦是生物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 形容堅硬:鐵拳。鐵軍。鐵騎。金戈鐵馬。鐵漢。鐵蹄。鐵腕。 形容确定不移:鐵铮铮。鐵的紀律。鐵證。 形
- 绠的解釋 绠 (綆) ě 汲水用的繩子:绠短汲深(喻才力不能勝任,多用作謙辭)。 輪輻近軸處的突出部分。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鐵绠”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tiě gěng
- 含義:指鐵制的繩索或鍊子,通常用于固定、牽引或軍事用途。
引證與用例
- 古代詩文
宋代劉克莊在《再和實之》中寫道:“誰将鐵绠橫江鎖,莫靠琵琶出塞彈。” 此處“鐵绠”指橫跨江面的鐵索,用于封鎖水道。
- 史書記載
《宋史·韓世忠傳》提到,韓世忠曾用鐵绠貫穿大鈎,作為水戰中的防禦武器:“以海艦進泊金山下,預以鐵绠貫大鈎授骁健者。”
綜合解析
- 材質與功能:由鐵制成,兼具堅固性和耐用性,古代多用于軍事防禦(如江面封鎖、戰船固定)或工程設施(如橋梁、器械牽引)。
- 文化延伸:在文學中,“鐵绠”常象征強力的束縛或不可逾越的障礙,如劉克莊詩句中的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古代軍事文獻或漢語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鐵绠的意思
鐵绠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指的是用鐵絲捆紮的細繩子,常用于束縛和捆綁物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鐵绠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钅”和“糸”。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來源
鐵绠一詞最早見于《史記·項羽本紀》:“解纜而行,約為繞於船上,以周北賊。”意思是指解開纜繩,用鐵細繩繞在船上,以牢固地保護船隻,以防止北方的盜賊襲擊。
繁體
鐵绠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鐵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鐵绠的字形是「鐵綱」,其中的“綱”更直接表示繩子的形狀。
例句
1. 他用鐵绠将木料牢牢地捆紮在一起。
2. 案發現場發現了一捆被鐵绠綁起來的黑色塑料袋。
3. 古代囚犯常被束縛在硬邦邦的鐵绠上。
組詞
1. 綁鐵绠
2. 鐵绠籠
3. 鐵绠縛
近義詞
鐵索、鋼索、鐵鍊
反義詞
解鐵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