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elect]∶抉擇;擇取
抉摘真假
(2) [expose]∶揭發指摘
抉摘弊害
(1).抉擇;擇取。 唐 陸龜蒙 《甫裡先生傳》:“好讀古聖人書,探六籍,識大義,就中樂《春秋》,抉摘微旨。” 宋 沉洵 《<韻語陽秋>序》:“自 漢 魏 以來詩人篇詠,鹹參稽抉摘,以品藻其是非。” 林纾 《譯<賊史>序》:“ 疊更司 極力抉摘下等社會之積弊,作為小説,俾政府知而改之,每書必竪一義。”
(2).挑剔;揭發。 清 戴名世 《<四書朱子大全>序》:“近日 平湖 陸氏 、 長州 汪氏 為之抉摘其疵謬,以告於世。” 沉惟賢 《讀新小說法》:“抉摘宮闈秘密,可作 唐 宋 遺事讀;描摹兒女愛情,可作 齊 梁 樂府讀。”
“抉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抉擇、擇取
指從複雜事物中篩選、提取關鍵内容。例如:“抉摘真假”(選擇真實的部分),常見于學術研究或文獻整理中,如“參稽抉摘,品藻是非”(引用自宋代謝枋得《韻語陽秋》序)。
揭發指摘
側重揭露弊端或批評瑕疵。例如:“抉摘宮闱秘密”(揭露宮廷内幕),清代戴名世曾用此詞指摘學術謬誤。
近義詞包括“抉擇”“挑剔”,反義詞如“籠統”“含混”。需注意語境差異:選擇義項偏中性,而揭發義項含批判性。
《抉摘》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指剔除、挑選出最好的或最重要的。
《抉摘》的拆分部首是手部,其中“折”是左手部,“摘”是右手部。
《抉摘》的總筆畫數是21畫,其中“折”部8畫,“摘”部13畫。
《抉摘》一詞來源于古漢語,其繁體字為「訣摘」。
在古時候,「訣」字的寫法較為繁複,其中左邊是一個口字旁,表示嘴巴口形,右邊是「夬」字旁,表示裁決、選擇。
「摘」字的古時寫法中,上面是一個手字旁,表示手的形狀,下面是「啇」字旁,表示剔除。
他在衆多選項中抉摘出了最佳的解決方案。
經過抉摘,他終于選出了最合適的候選人。
組詞:抉擇、抉剔、抉揀
近義詞:挑選、選拔、選拔、篩選
反義詞:包羅、納入、無選、無優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