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育;出生。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乃誘天衷,誕育丞相。”《隋書·房陵王勇傳》:“初, 長寧 誕育,朕與皇後共抱養之。”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木本》:“即男子之不能誕育者,亦當衣以佳人之褲。”
(2).泛指産生。 梁啟超 《開明專制論》:“苟國民程度,未能誕育完美之政黨如 英國 者,則惟此乃適,惟此乃能生存也。”
誕育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指生育、養育,多用于書面語或莊重場合,強調新生命的誕生與撫育過程。
例句:
《後漢書·皇後紀》:“誕育聖躬,載育社稷。”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10卷,第102頁。
誕育(動詞):生育;養育(多用于正式語境或尊稱)。
用法說明:
常見于曆史文獻或禮儀性表述,如“誕育子嗣”“誕育皇嗣”,帶有莊重色彩。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263頁。
“誕”有“出生”之義,“育”為“養育”,合指誕生并撫養後代。
古典用例:
《宋史·禮志》:“以彰誕育之功。”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修訂本),1988年版,第1493頁。
強調生命誕生的神聖性,多用于描述帝王、賢者的出生,或尊稱他人子女的降生。
語境示例:
“誕育英才,國之幸也。”
來源:台灣中華書局《國語辭典》,2015年版。
綜合釋義:
“誕育”為書面語,核心含義是“生育并養育”,隱含對生命誕生的鄭重态度,常見于曆史文獻、禮儀文書及尊稱語境,需區别于口語化的“生育”。
“誕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àn yù,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指生育、繁殖,既可用于描述人類或生物的出生過程,也可引申為事物的産生或興盛。
詞源上,“誕”含生育之意,“育”表繁殖,組合後強調生命或事物的生成與發展。
具體用法
抽象用法
該詞在古籍中常見,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需注意語境區分具體生育與抽象産生的含義。
贲石唱凱潮動臣子弛擔出人命楚制蔥茂都陸蹲風眼訪引反間計蹯跚梵氏否去泰來告變苟辭漢牍黑旗軍歡嘗黃夷換肩火牛陣甲馬将明賤生稽備繼天立極究觀雞心扛大活課時科學教育影片口皮來業蘭臭老者騾夫面衣明訓麋舌撚撚昵昵旁蟹刨除日上三竿柔情密意三和土觞醳說論彈射特郎當窕儇稊秕通式往蹇來連頑樸香嚴消花小朋友觿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