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繫辭上》:“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孔穎達 疏:“謂二人同齊其心,吐發言語,氤氲臭氣,香馥如蘭也。”後因以“蘭臭”指情投意合。 宋 李曾伯 《沁園春·餞稅巽甫》詞:“賴交情蘭臭,綢繆相好;宦情雲薄,得失何知?” 明 倪謙 《聽鶴軒賦》:“心孚契以蘭臭兮,結新盟於歲寒。”
“蘭臭”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出處與本義
源自《周易·系辭上》:“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孔穎達注解為兩人心意相通時,言語如蘭花般芬芳,故“蘭臭”最初形容志同道合者言語的雅緻與契合。
引申含義
後引申為情投意合、友誼深厚,多用于贊美高尚的品格或真摯的情誼。例如宋代李曾伯詞中“賴交情蘭臭,綢繆相好”即指友人間的深厚情誼。
讀音與用字
需注意語境中“臭”字的古今異義,避免誤解為貶義。該詞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對人際關系的詩意化表達,體現了漢語詞彙的典雅性。
《蘭臭》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盛放蘭花的香氣。也可以形容事物散發出的一種清香味。
《蘭臭》的拆分部首是“舊”和“”,拼音為jio。它的總筆畫數為15。
《蘭臭》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荀子·勸學篇》:“蘭在竹林,香臭動人。”繁體字為「蘭臭」。
在古代,「蘭臭」的漢字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也會以「蘭爣」、「蘭爣」或「蘭爝」來表示。
1. 這束蘭花真是蘭臭撲鼻,令人陶醉。
2. 走進花海,四周充滿了蘭臭,讓人心曠神怡。
1. 蘭香:蘭花散發出的香氣。
2. 天蘭:指極好的蘭花。
3. 蘭芳:指香氣撲鼻的蘭花。
1. 蘭香:香氣悠揚的味道。
2. 芳香:指散發出濃郁香氣的味道。
1. 臭氣:難聞的異味。
2. 惡臭:指散發出難聞惡臭的味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