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觽辰”。童年。《陳書·始興王伯茂傳》:“體自尊極,神姿明穎,玉暎觿辰,蘭芬綺歲。”
“觿辰”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觿辰(讀音:xī chén)意為童年,常見于古代文獻。該詞由“觿”和“辰”兩字組成:
該詞最早見于《陳書·始興王伯茂傳》:“體自尊極,神姿明穎,玉暎觿辰,蘭芬綺歲。”句中“觿辰”與“綺歲”(少年時期)對舉,強調人物年少時的聰慧與美好。
若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查閱《陳書》原文或古代漢語工具書。
《觿辰》是一個指代星宿的詞語,它指的是北鬥七星中的兩顆星宿,即北鬥二和北鬥三。
《觿辰》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角」和「辰」。其中「角」是4畫部首,「辰」是辰宿部首,它們分别位于「角」和「辰」兩個字的左邊。
《觿辰》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天》一書中。《爾雅》是中國最早的詞典之一,記載了古代漢語中大量的詞語和釋義。這裡面描述了北鬥七星及其組成的兩顆星宿就是《觿辰》。
《觿辰》的繁體寫法為「覡辰」。
古代漢字使用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異,但《觿辰》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略有變化。例如,「角」字的古代寫法為「角」,「辰」字的古代寫法為「辰」。
1. 今天晚上,你可以觀察夜空中的《觿辰》。
2. 《觿辰》代表北鬥七星中的兩顆星宿。
1. 觿星:指北鬥七星中的兩顆星宿。
2. 北鬥:指北鬥七星。
1. 鬥宿:指北鬥七星。
2. 北辰:指北鬥七星中最亮的一顆星。
《觿辰》這個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