觞醳的意思、觞醳的詳細解釋
觞醳的解釋
酒。《文選·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肴蔌芬藉,觴醳泛浮。” 劉良 注:“觴醳,酒也。” 南朝 梁 劉孝綽 《侍宴集賢堂應令》詩:“綢繆參宴笑,淹留奉觴醳。”
詞語分解
- 觞的解釋 觞 (觴) ā 古代酒器:舉觞稱賀。觞酌。 歡飲,進酒:觞飲。觞詠(飲酒賦詩)。 筆畫數:; 部首:角; 筆順編號:
- 醳的解釋 醳 ì 酒;醇酒:“觞醳泛波。” 賞賜酒食:“百裡之内,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 醳 ì 古通“釋”,釋放:“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觞醳(shāng yì)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典籍用例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
單字本義
- 觞(shāng):古代盛酒器,形如羽觞(耳杯),後引申為飲酒、進酒之意。《說文解字》載:“觞,爵實曰觞,虛曰觯。”
- 醳(yì):通“酽”,指酒味醇厚;另有一音為“shì”,通“釋”,有釋放、消解之意。此處取“醇酒”之義。
-
合成詞義
“觞醳”指醇美的酒,亦延伸為以酒宴樂、縱情暢飲的行為。如《漢書·遊俠傳》顔師古注:“觞醳者,飲酒而樂也。”
二、典籍與文化用例
-
《漢書·遊俠傳》
“及王莽時,諸公之間陳遵為雄,闾裡之俠原涉為魁,然觞醳之會,各有所主。”
——此指宴飲聚會中縱酒作樂的場景,反映漢代豪俠文化中的飲酒風尚 。
-
《文選·張衡〈西京賦〉》
“促中堂之狹坐,羽觞行而無箸。醳以清酤,鮮以紫鱗。”
——“醳”在此形容美酒佐宴,凸顯宴席奢華 。
三、文化内涵
“觞醳”承載古代酒禮的雙重性:
- 禮儀性:作為祭祀、宴賓的媒介,體現“酒以成禮”的儒家思想(《禮記·樂記》)。
- 娛樂性:魏晉後漸成文人放達抒懷的載體,如竹林七賢“肆意酣暢”之風 。
四、權威辭書釋義
- 《漢語大詞典》(第7冊)
釋“觞醳”為:“謂飲酒而樂。亦指酒宴。”
- 《辭源》(修訂本)
注:“觞,酒杯;醳,醇酒。泛指宴飲作樂。”
參考文獻來源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蕭統《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觞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shāng yì,主要用于文學作品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觞醳”指代酒,屬于古代對酒的雅稱。其中:
- “觞”原指古代盛酒的器皿(如《說文解字》中提到“觞,爵實曰觞”),後引申為飲酒或酒宴;
- “醳”在古語中亦與酒相關,二者組合後整體指酒。
-
文學用例
該詞常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文,例如:
- 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肴蔌芬藉,觴醳泛浮”,劉良注:“觴醳,酒也”;
- 南朝梁劉孝綽《侍宴集賢堂應令》詩:“淹留奉觴醳”,描述宴飲場景。
-
語境特點
多用于描繪宴會、飲酒賦詩的雅緻場景,帶有文言語境色彩,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
補充說明
- 權威性參考:高權威性資料(如)明确“觞”為酒器,而“觞醳”作為複合詞需結合古注(如劉良的《文選》注解)理解其整體含義。
- 使用建議:該詞屬冷僻詞彙,日常交流中無需使用,但在古文閱讀或文學創作中可酌情引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注疏或相關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藤並頭蓮避遷操尚秤不離铊秤提出母磋切大衆語文笃敏噩異返聘憤世疾邪剛體高堂大廈根連株拔桂殿詭伏漢文紅靺鞨護頭肩擔降情燋鲠勦浄吉德靜郭君京饷禁門樛枝軍庸枯坐來人兒萊氏流靡裡中蠻君麻霞泥頭牛螉遷拜葺捕曲囏戎氈孺蒙賒銷堂皇正大獺皮鐵如意挺正娃娃生未極無壁烏踆相士閑邪骁率骁勇霞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