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将明的意思、将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将明的解釋

謂人臣奉行王命,明辨國事。語出《詩·大雅·烝民》:“肅肅王命, 仲山父 将之;邦國若否, 仲山父 明之。”《漢書·刑法志》:“有司無 仲山父 将明之材。” 顔師古 注:“言王有誥命,則 仲山父 行之;邦國有不善之事,則 仲山父 明之。”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劄子》:“臣不敢輒廢将明之義,而苟逃諱忌之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将明是古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闡釋:

  1. 輔佐君主、辨明政事

    “将”意為輔佐,“明”指辨明是非。此義出自《詩經·大雅·烝民》:“肅肅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漢代鄭玄注:“将”為奉行君命,“明”為辨察政事。後常用于形容賢臣輔佐君主治理國家,如《宋史·儒林傳》載:“臣職在将明,義同休戚。”

  2. 天色将曉之時

    “将”表時間接近,“明”指破曉。此用法見于《漢書·晁錯傳》:“戶口寝息,民将明而寝,鷄鳴而起。”此處“将明”描述天将亮未亮之際,引申為事物發展的初始階段。唐代詩人李商隱《詠懷寄秘閣舊僚》亦用“柏台成口號,芸閣暫将明”暗喻時局變遷前的微妙時刻。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兼具政治倫理與自然時序的雙重意象,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與文化深度。

網絡擴展解釋

“将明”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将明”指人臣奉行君王命令并明辨國事,出自《詩經·大雅·烝民》。原句描述周朝賢臣仲山父“肅肅王命,仲山父将之;邦國若否,仲山父明之”,即嚴謹執行王命、洞察國家事務。

二、曆史用例

  1. 《漢書·刑法志》批評官員“無仲山父将明之材”,強調臣子應具備輔佐君王、明辨是非的能力。
  2. 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劄子》中“臣不敢辄廢将明之義”,表達對臣子職責的堅守。

三、現代延伸

在姓名學中,“将”有勇猛之意,“明”象征光明智慧,組合後寓意智勇雙全。但需注意這是現代衍生意,與古典含義無直接關聯。

四、詞性特點

屬于複合動詞,多用于描述臣子職責或曆史評價場景,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該詞。

注:如需了解該詞在《詩經》中的完整語境或曆代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第10410頁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哀情矲雉倍反扯拽麤踈大腿大政方針凋弊跌份東宮諷説幹逆苟或官法帖劊子故迹滾鈎哄局箕伯井冠凈頭久續镌心開剝口唾壸範朗悟老乞婆兩庑豚斂縮嫠居麪圪瘩抹厲佞哀盤龍髻披蕩棄代期功窮鳥入懷綦毋蓐婦賞適舌端矢服事行時序霜信頌言宿霧他端歎籲讨吃天營筒布桐嚴嫂偉略诿卸瑕惡鄉井細大不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