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天立極的意思、繼天立極的詳細解釋
繼天立極的解釋
繼:繼承;天、極:指皇帝。繼承天子的皇位。
詞語分解
- 繼天的解釋 秉承天意。 漢 揚雄 《法言·五百》:“聖人聰明淵懿,繼天測靈,冠乎羣倫。” 漢 班固 《東都賦》:“體元立制,繼天而作。” 南朝 宋 顔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大人長物,繼天接聖。”
- 立極的解釋 .樹立最高準則。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賦》:“所以報本反始,所以慶長立極。” 明 唐順之 《廷試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極。”.登帝位;秉國政。 宋 文天祥 《逐鹿》詩:“ 軒轅 此立
專業解析
"繼天立極"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成語,主要從儒家思想和古代政治哲學的角度闡述帝王或聖人的使命與地位。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 字義與詞義解析
- 繼天:
- 繼: 繼承、接續。《說文解字》:“繼,續也。” 指承續前人的事業或統緒。
- 天: 在此指“天命”、“天道”或宇宙的最高法則與意志。在儒家語境中,“天”是政權合法性的終極來源(“君權神授”思想的體現)。
- 合義: 指承受天命,代表上天來治理人間。帝王被視為“天子”,其統治權力被認為是由上天授予的。(參考《漢語大詞典》對“繼”、“天”的釋義及“天命”概念)
- 立極:
- 立: 建立、樹立。《說文解字》:“立,住也。” 引申為确立、制定。
- 極: 本義指房屋的最高處正梁,引申為最高準則、根本法則、中正之道。在哲學上,常指“太極”或至高無上的标準(如“皇極”、“太極”)。
- 合義: 指确立人間的最高準則、根本大法或中正之道。帝王或聖人的職責就是為天下确立行為規範和社會秩序。
- 整體含義:
- 核心意思: 指帝王(聖人)承受上天的旨意(天命),降臨人間,為天下百姓确立最高的行為準則、政治法則和社會秩序,使人類社會得以正常運行和發展。
- 引申義: 強調統治者或領袖人物肩負着承續天道、建立人間秩序、教化萬民的重任。(參考《辭源》或《古代漢語詞典》對“立極”及“皇極”的解釋)
二、 曆史淵源與思想背景
- 儒家政治哲學: “繼天立極”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儒家學說,特别是“天命觀”和“聖人觀”。它體現了儒家對理想君主和理想政治的期待,認為聖王是連接天與人的中介,其統治是天道在人間的體現。《尚書》、《周易》等經典中蘊含了類似思想。
- “皇極”概念: 與“立極”緊密相關的是《尚書·洪範》提出的“皇極”思想。“皇極”即君王統治的至高準則或大中至正之道。帝王“立極”,就是确立并躬行此“皇極”,使萬民有所遵循。(參考《中國哲學大辭典》或相關儒家經典研究著作)
- 皇權合法性的表述: 在古代文獻(如诏書、碑文、史書)中,“繼天立極”常被用來描述開國君主或聖明帝王登基即位、開創基業、制定典章制度的偉大功績,強調其統治的正當性和神聖性。例如,常用來稱頌三皇五帝、周文王、周武王、唐太宗等。
三、 總結
“繼天立極”是一個高度凝練的成語,它從宇宙觀和政治倫理的角度,定義了古代理想中的統治者(帝王或聖人)的核心職能:承續天命,降臨人世,為天下确立根本法則和最高秩序。 這個詞語不僅反映了古代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也體現了儒家對君主道德責任和治國使命的崇高要求。其核心在于強調統治者的權力源于天,而其職責在于為人間建立并維護符合天道(體現為倫理綱常、禮樂制度)的秩序。(綜合參考《中國曆史大辭典》及對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繼天立極”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指繼承皇位或帝位。其中“天”和“極”均借指帝位,字面意為“繼承天命、确立至高統治”。多用于描述帝王即位,強調政權傳承的合法性。
二、出處與引用
最早見于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大學章句序》:“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此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後世文學作品如《封神演義》也沿用此詞,形容君主繼承正統。
三、用法特點
- 語境:屬書面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論述,現代使用較少。
- 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如“繼天立極之君”。
- 感情色彩:中性,無褒貶傾向,側重客觀描述。
四、相關擴展
- 近義詞:登基即位、承襲大統
- 反義詞:退位讓賢、禅讓帝位
該成語體現了古代“君權神授”思想,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語境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朱熹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馬生班衣戲彩卑爾根杯中蛇影别殿賓連不幹猜忌殘民柴竈朝隱抽那穿中記待絶帶冕道茀盜逃定水堆冰繁沸飛磴肥腯風物撫背傅母盥浣冠缦骨鼕瑰詭鼓龍胡函師皓皜胡扯霸溜金節濜溳禁職镌階駏驢扣壓憐鑒灤京輪轑買方密然岐蒐饒羨設枑深曉身在曹營心在漢社司疏介私賞檀輪焘覆突出外傅微笑顯録歇工信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