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丹秫的意思、丹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丹秫的解釋

古代用作染料的赤粟。《周禮·考工記·鐘氏》:“ 鐘 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雲:“丹秫,赤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丹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赤粟,即紅色的粟米(古代谷物的一種)。在古代,丹秫被用作染料的原材料。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考工記·鐘氏》,原文記載:“鐘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描述了用丹秫浸泡朱砂(紅色礦物染料)并加熱的染色工藝。

  3. 曆史注釋
    東漢經學家鄭玄在注解《周禮》時,引用了鄭司農(鄭衆)的解釋:“丹秫,赤粟”,進一步明确了其植物屬性和顔色特征。

  4. 用途
    主要用于染制羽毛或織物,屬于早期天然植物染料的範疇,體現了古代染色技術對自然材料的依賴。

總結來看,“丹秫”是古代染紅色時的重要材料,兼具實用與文獻研究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近義詞、反義詞或發音,可參考相關工具書或語言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丹秫(dān zh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紅色的絲線包裹稻谷。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丶(丨)和禾; - 筆畫:共有11畫。 來源: 丹秫的字源可以追溯到中國上古時期的甲骨文。它是由禾(稻谷)和丶(丨)兩個部首組成,形象地表示了稻谷被紅色的絲線包裹。 繁體: 在繁體中,丹秫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一樣,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丹秫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具體來說,它的筆畫數目可能會因為字形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例句: 1. 農民們正在用丹秫來保護稻谷,防止脫粒; 2. 她手巧地用丹秫将稻谷包裹好。 組詞: 丹秫目前沒有派生詞。 近義詞: 紅絲綿(hóng sī mián)、紅絲袋(hóng sī dài)。 反義詞: 裸粒(luǒ lì)、裸谷(luǒ gǔ)。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