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博的意思、溥博的詳細解釋
溥博的解釋
周遍廣遠。《禮記·中庸》:“溥博淵泉,而時出之。” 孔穎達 疏:“溥,謂無不周徧;博,謂所及廣遠。” 宋 司馬光 《應诏言朝政阙失狀》:“不若罷此六者,立有溥博之德,及於四海也。” 明 劉基 《感懷》詩:“上天降膏澤,溥博無偏私。”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其所崇愛之溥博,世未見有其匹也。”
詞語分解
- 溥的解釋 溥 ǔ 廣大:溥博。溥原。 普遍:溥暢。“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姓。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博的解釋 博 ó 多,廣,大:廣博。淵博。博學(學問廣博)。博覽。博愛。博物。 知道得多:博古。 用自己的行動獲得: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古代的一種棋戲;後泛指賭財物:博奕。 * 。 專 筆畫數:; 部首:十
網絡擴展解釋
“溥博”是中文古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周遍廣遠,形容事物覆蓋範圍廣闊、影響深遠。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義拆分:“溥”意為普遍、周遍(如“溥天之下”);“博”指廣博、宏大(如“博學”)。組合後強調空間上的廣泛性與内涵的深遠性。
- 核心意義:既指事物分布的廣泛性,也包含德行、恩澤等抽象概念的深遠影響,如“溥博如天,淵泉如淵”(《禮記·中庸》)。
2.文獻出處
- 《禮記·中庸》:最早記載“溥博淵泉,而時出之”,孔穎達注解“溥”為“無不周遍”,“博”為“所及廣遠”。
- 後世引用:如宋代司馬光用“溥博之德”形容君主的德行普及四海,明代劉基以“溥博無偏私”贊美上天恩澤的公平廣泛。
3.用法與語境
- 形容自然現象:多用于描述天地、雨露等宏大事物,如“上天降膏澤,溥博無偏私”(劉基詩)。
- 贊頌德行或教化:如魯迅提到“崇愛之溥博”,強調博愛精神的廣泛性。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浩瀚、廣袤、博大、宏遠。
- 關聯詞:常與“淵泉”“如天”等詞連用,強化深廣意象(如“溥博如天”)。
5.總結
“溥博”是兼具空間廣度與精神深度的古典詞彙,常用于贊頌自然、德行或政策的廣泛深遠。其使用需結合古文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出現,但可借以表達宏大主題的普遍性與深刻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例句或詞源演變,可參考《禮記》《司馬光文集》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溥博(pǔ bó)這個詞是一個合成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溥”是由“水”部和“甫”部構成,是一個繁體字;“博”是由“十”部、下面是“尚”部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