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生動物的統稱。《國語·魯語上》:“鳥獸孕,水蟲成。” 唐 陸龜蒙 《蟹志》:“苟不能捨沮洳而瀆,由瀆以至於海,是人之智反出於水蟲下,能不悲乎!”
(2).特指有害的水生動物。《周禮·秋官·壺涿氏》:“﹝ 壺涿氏 ﹞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敺之,以焚石投之。” 鄭玄 注:“水蟲,狐蜮之屬。” 賈公彥 疏:“蜮即短狐一物,南方水中有之,含沙射人則死者也。”
“水蟲”一詞在漢語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指所有生活在水中的動物,屬于生物學上的泛稱。例如:
古代文獻中多指對人類或環境有害的水生生物,如:
現代生物學中,“水蟲”有時作為“水蝽”(半翅目水生昆蟲)的别稱,這類昆蟲以體型微小但鳴聲極大著稱。需注意,此含義與古籍中的定義存在時代差異。
水蟲是指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主要症狀是腳癬。水蟲常見于腳部,特别是腳趾間,表現為皮膚發紅、潮濕、瘙癢、起泡、脫皮等症狀。
水蟲的拆分部首是氵(三點水)和虍(虎字旁),總共有9個筆畫。
《水蟲》一詞的來源是古代《漢語大詞典》中的字,以描述腳癬病情。後來逐漸被廣泛應用到日常用語中,用來形容這種特定的皮膚疾病。
水蟲的繁體寫法為「水蟀」。
古代漢字中的「水蟲」字以「水」為基礎,兩側各自加上「虍」和「虍」兩個部首,表示這種蟲子生活在水中。
1. 他因為長期穿着濕鞋,患上了水蟲。
2. 我一直在使用藥膏治療水蟲,希望能快速康複。
水蟲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或短語,如:水蟲藥、水蟲傳染、水蟲症狀等。
腳癬、足癬。
健康的皮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