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甲午風雲的意思、甲午風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甲午風雲的解釋

中國故事片。長春電影制片廠1962年攝制。希侬、葉楠、陳穎、李雄飛、杜梨編劇,林農導演,李默然主演。1894年,日本海軍侵犯中國領海。北洋大臣李鴻章被迫起用力主抗日的緻遠艦管帶鄧世昌。在海戰中,北洋艦隊失利,鄧世昌代旗艦指揮作戰,在沖撞敵旗艦時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甲午風雲”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電影《甲午風雲》

這是長春電影制片廠1962年攝制的曆史題材故事片,由林農執導,李默然主演。影片以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為背景,聚焦愛國将領鄧世昌的英勇事迹:

  1. 曆史背景:日本蓄意侵犯中國領海,北洋大臣李鴻章(主和派)起初壓制主戰聲音,鄧世昌因力主抗日遭革職。
  2. 核心情節: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旗艦沉沒,鄧世昌臨危指揮“緻遠艦”抗擊日軍。彈盡糧絕後,他率艦撞擊日艦“吉野號”,最終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殉國。
  3. 主題意義:通過鄧世昌的悲壯抗争,展現民族氣節,同時批判清政府的妥協政策。

二、曆史事件代稱

“甲午”指1894年(農曆甲午年)的中日甲午戰争,“風雲”喻指戰局的激烈與動蕩。該戰争以《馬關條約》籤訂告終,标志着中國近代史的重大轉折。

注:日常使用中,“甲午風雲”多指電影作品。若需了解甲午戰争詳細曆史,建議參考權威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甲午風雲

甲午風雲是一個成語,指的是甲午戰争期間的風雲變幻。下面将對該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甲午風雲由3個漢字組成。拆分各個漢字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來源

甲午風雲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曆史上的甲午戰争。該戰争發生于1894年,是中日兩國之間的一場戰争。這場戰争對于中國來說,是一次傷痛深重的曆史事件。

繁體

甲午風雲的繁體寫法為「甲午風雲」。

古時候漢字寫法

甲午風雲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保留現代漢字的組成結構。

例句

他們經曆了甲午風雲,最終取得了勝利。

組詞

甲午風雲是一個成語,它比較固定,一般不和其他詞語組詞。

近義詞

近義詞指的是與甲午風雲意思相近的成語。在意思上和甲午風雲相似的成語有:動蕩不安、戰亂混亂、風雨飄搖等。

反義詞

反義詞指的是與甲午風雲意思相反的成語。與甲午風雲意思相反的成語很難找到一個完全對應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