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惡池的意思、惡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惡池的解釋

水名。即 滹沱河 。《禮記·禮器》:“ 晉 人将有事於 河 ,必先有事於 惡池 。” 鄭玄 注:“惡,當為‘呼’,聲之誤也。” 明 楊慎 《升庵經說》卷九:“ 惡池 ,北方河名,音烏沱。 秦 《詛楚文》作‘惡駝’。”按,《周禮·夏官·職方氏》作“虖池”;《墨子·兼愛》作“嘑池”;《戰國策·秦策一》作“呼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惡池”是古漢語中對河流的特定稱謂,現多寫作“滹沱”,其詞義與地理特征密切相關。以下從詞源、釋義及文化演變角度解析:

  1. 詞源考據

    “惡池”最早見于《禮記·禮器》,原文載“晉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惡池”,此處“惡池”指代滹沱河的古稱。該名稱源自上古方言,其中“惡”通“滹”,形容水流湍急,“池”則指代河床寬闊如池的地貌特征。

  2. 現代釋義

    根據《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惡池”屬于通假現象,當代規範寫法為“滹沱”,專指發源于山西省,流經河北平原的滹沱河。其詞義包含雙重屬性:地理上指代具體河流,文化層面承載古代農耕文明對水患的敬畏。

  3. 曆史演變

    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已出現“滹沱”替代“惡池”的記載,學者王先謙在《漢書補注》中解釋此演變源于“惡”字在口語中易産生負面聯想,故以形聲字“滹”代“惡”實現語義淨化。這一變遷反映漢語詞彙發展中避諱原則的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惡池”一詞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區分:

一、古水名(地理概念) 即今滹沱河的古稱,發音為hū chí。該釋義有大量古籍印證:

二、成語比喻義 讀作è chí,由“惡”(邪惡)與“池”(水坑)組合而成,喻指邪惡之地或罪孽深重的人事物。該用法多用于文學場景,如形容環境險惡或人性堕落。


辨析要點:

  1. 作河流名時,“惡”為通假字,實際讀音為hū,常見于先秦文獻;
  2. 作比喻義時讀è,屬于現代漢語中的引申用法;
  3. 部分古籍注音差異(如楊慎标注“烏沱”)反映古代方言流變。

建議在閱讀古籍時優先采用地理名稱釋義,文學創作中可酌情使用比喻義。

别人正在浏覽...

愛子邊防編修彪煥炳輝擯诏伯通庑不倈不效鸱鸠寵號觸目如故搭對待诏磴路颠風刁鬥訛誣幹點供銷社衮裳翰染涸冱黑矟公蝴蝶徽祖基因工程開房間渴想饋饍懶蟲樂業安居臉盆痢疾離南靈羊輪機長美諡禖壇鳴漱母法庖子慶賀青臒羣憸取意容媚善簿生銀沈究識裁侍祠官手到拈來思古四佐瑣結坦遂圖贊五大三粗銷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