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藤。 北周 庾信 《奉報窮秋寄隱士》詩:“秋水牽沙落,寒藤抱樹疎。” 唐 杜甫 《解悶》詩之八:“不見高人 王右丞 , 藍田 丘壑蔓寒藤。” 宋 楊萬裡 《浯溪賦》:“挽寒藤而垂足,照衰容而下窺。”
“寒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枯藤,常用于古典文學中描繪秋冬季節的蕭瑟景象。以下是詳細解析:
“寒藤”一詞多用于詩詞賦中,通過具象的植物狀态傳遞蕭瑟、孤寂或歲月流逝的意境。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典》等高可信度來源,文學例證則需結合具體作品分析。
寒藤是指一種長在北方地區的藤本植物,常常在冬季還能生長下去。因此,寒藤在寒冷的冬天中仍然能保持綠意盎然,給人以希望和生命力的象征。
寒藤的部首是⺡(艸)和艹(⺅)。
寒藤的總筆畫數是13。
寒藤一詞是由“寒”和“藤”兩個字組成。寒指寒冷的氣候,而藤指植物藤蔓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寒藤的寫法為「寒藤」。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寒藤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表達着同樣的意思。
1. 冬天到了,院子裡的寒藤仍然生機勃勃。
2. 寒藤攀附在牆上,給整個建築增添了一抹綠色。
3. 她像一條靈動的寒藤,縱橫交錯地向前伸展。
寒藤可以和其他詞語組成一些詞組,如:“寒藤盤繞”、“寒藤蔓延”。這些詞組也受寒藤特性的象征意義所影響。
寒藤的近義詞可能包括:冬蔓、冬青蔓。這些詞語都指代在寒冷季節依然茁壯生長的藤本植物。
寒藤的反義詞可能是:暖藤、夏蔓等,用來形容在冷季無法生長,隻能在暖和的季節茁壯生長的藤本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