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靜的意思、守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靜的解釋

保持清靜,無所企求。語出《老子》:“緻虛極,守靜篤。” 河上公 注:“守清靜,行篤厚。”《後漢書·羊續傳》:“﹝ 羊續 ﹞坐黨事,禁錮十餘年,幽居守靜。”《晉書·王湛傳》:“﹝ 王湛 ﹞遭父喪,居於墓次。服闋,闔門守靜,不交當世,沖素簡淡,器量隤然,有公輔之望。” 唐 王維 《贈房盧氏琯》詩:“将從海嶽居,守靜解天刑。”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神化》:“釋言‘真空’, 老 言‘守靜’,皆以神化為無有而思超越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守靜”是一個源自道家哲學的重要概念,其内涵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出處

“守靜”拼音為shǒu jìng,最早出自《老子》(即《道德經》)第十六章:“緻虛極,守靜笃。”。其核心含義是保持内心的清靜,摒棄雜念與欲望,以達到返璞歸真的狀态。河上公注解說“守清靜,行笃厚”,強調通過靜心修養實現品行的敦厚。

二、哲學内涵

  1. 虛極靜笃:老子認為,隻有将心靈放空到極緻(緻虛極),才能誠心誠意地守住靜的狀态(守靜笃)。這種靜不是消極的靜止,而是超越紛擾後回歸生命本源的清明境界。
  2. 歸根複命:道家主張萬物最終回歸根本(“歸根曰靜”),而“靜”是生命循環的起點(“靜曰複命”)。守靜能讓人體悟宇宙法則,找到真我。

三、修身與養生意義

守靜被視為道家修身的根本方法。《禮記·樂記》提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認為靜是人的天性。通過守靜,可平息因外物誘惑産生的欲望波動,恢複内在平和,達到養生與精神升華的雙重目的。

四、曆史實踐

曆史上,守靜思想影響了文人隱士的生活方式。例如《晉書》記載王湛“阖門守靜,不交當世”,唐代王維詩句“守靜解天刑”也體現了對靜修境界的追求。

五、現代啟示

在信息爆炸的當代,守靜被賦予新意義:通過主動遠離浮躁,保持内心安甯,從而在複雜環境中清醒決策。如老子所言“靜為躁君”,靜是駕馭浮躁的力量。

總結

守靜不僅是古代哲學概念,更是一種跨越時空的生活智慧。它倡導通過内在的靜定應對外界變化,與儒家的“慎獨”、佛家的“禅定”有相通之處,共同構成東方文化中修心的重要維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守靜

守靜是一個漢字詞組,守和靜這兩個字分别組成了這個詞,下面對它們進行拆分、解釋和提供相關信息。

部首和筆畫

守的部首是宀,它包含有藍宇和舍賓兩個部首,守的總筆畫數為5畫。

靜的部首是青,靜的總筆畫數為14畫。

詞義解釋

守指保持、遵守、堅守等含義,引申為保護、看守等,表示保持或堅守某種狀态或行為。

靜指平靜、安靜、寂靜等含義,引申為安甯、沉思等,表示處于無動于衷的狀态。

因此,守靜的意思是指保持内心的平靜和安甯,不受外界幹擾。

來源和繁體

守靜是一個現代漢字詞組,守靜作為一個詞組經過了長時間的使用和流傳。

在繁體字中,守的寫法保持不變,而靜則可以用「靜」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有很多種,守和靜在古代也有不同的寫法。

守在古代也可以寫作「守、宍、壽、宿、受」等。

靜在古代也可以寫作「靜、霆、婧」等。

例句

1. 心如止水,保持守靜,才能領悟更深的道理。

2. 在喧嚣的城市裡,我希望能找到一片守靜的角落,靜心思考。

3. 面對困難和壓力,要保持守靜的心态,才能應對得更好。

組詞

守靜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更多的詞語,例如:

守夜、守信、守則、靜心、靜觀、靜坐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保持平靜、守寂、守靜、甯靜等。

反義詞:忙碌、喧鬧、動蕩、不安、擾攘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