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丹秫的意思、丹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丹秫的解释

古代用作染料的赤粟。《周礼·考工记·钟氏》:“ 鐘 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丹秫,赤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丹秫(dān shú)是古代对一种可作红色染料的植物的称谓,具体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染料植物

    指古代用作红色染料的草本植物,其籽实或根部含有天然红色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丹部》明确记载:“丹,巴越之赤石也。秫,稷之黏者。”清代段玉裁注:“丹秫,赤粟也。”可见其与赤色染料密切相关 。

    古籍例证:

    《周礼·考工记·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 郑玄注:“丹秫,赤粟。”

    (译文:染制羽毛时,需用朱砂浸泡丹秫的汁液。)

  2. 植物形态考据

    据农史学家考证,“丹秫”可能指黏性粟米(俗称黄米)的变种,籽实呈赤红色,或为茜草(Rubia cordifolia)类植物。茜草根系含茜素,是古代重要的红色染材 。


二、词源与演变


三、现代认知

当代《汉语大词典》《辞源》均沿用“赤粟”或“红色染料植物”的释义,但因古代染料植物名称存在地域差异,现代学界倾向于将其视为古代红色染料的泛称或代称,而非单一物种 。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清嘉庆刻本。
  2. 郑玄《周礼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
  3. 宋应星《天工开物》,崇祯十年初刻本。
  4.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5. 《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丹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赤粟,即红色的粟米(古代谷物的一种)。在古代,丹秫被用作染料的原材料。

  2.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考工记·钟氏》,原文记载:“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描述了用丹秫浸泡朱砂(红色矿物染料)并加热的染色工艺。

  3. 历史注释
    东汉经学家郑玄在注解《周礼》时,引用了郑司农(郑众)的解释:“丹秫,赤粟”,进一步明确了其植物属性和颜色特征。

  4. 用途
    主要用于染制羽毛或织物,属于早期天然植物染料的范畴,体现了古代染色技术对自然材料的依赖。

总结来看,“丹秫”是古代染红色时的重要材料,兼具实用与文献研究价值。如需进一步了解其近义词、反义词或发音,可参考相关工具书或语言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怖恐步历不谋而合步调一致才局扯络城市气候错绪大红全帖道谒打夜胡凳子冻寒冬烘先生反感锋发纷挠附廛覆命刚兵感兴趣狗头狗脑观颐孤装寒关函义荆棘铜驼锦心绣腹金衣公子讥嫌科枝蜡红临池鸰原令状麦金利山满考明修栈道,闇度陈仓谟训默佑闹着玩儿牛脖子凭依迁土遣言起忏请调麴道士染苍染黄撒泼使低嘴熟火讨删天下独步洿染恶杀无遗香饼骁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