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 探丸借客 ”。
(2).摸取藥丸。代指醫術。 宋 黃庭堅 《次韻答和甫盧泉水》之一:“願君不負上池水,囊中探丸起人死。” 清 厲鹗 《東城雜記·張隱君卿子》:“ 陳徵君 繼儒 , 明 末潛名裡巷,為醫自給,能探丸起人死。” 陳三立 《次韻答金大潤培金以醫名故有探丸之句》:“日飲無何醉鄉在,探丸起死眼中誰?”
“探丸”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曆史背景
該詞最早出自《漢書·酷吏傳·尹賞》,記載漢代長安遊俠少年通過摸取彈丸決定刺殺目标:赤丸殺武官,黑丸殺文官,白丸負責善後。後以“探丸借客”代指遊俠殺人報仇的行為,或簡稱為“探丸”。
文學引用
如《二刻拍案驚奇》提到“探丸”與“白打”并稱,描述偷盜高手的技能。
醫術象征
“丸”指藥丸,“探丸”即摸取藥丸,引申為治病救人的醫術。例如黃庭堅詩句“囊中探丸起人死”,即贊美醫者妙手回春。
動作本義
“探”在古漢語中意為“摸取”(如“探囊取物”),因此“探丸”也可直接指摸取藥丸的動作。
在部分文獻中,“探丸”還被描述為一種遊戲,參與者從盒中隨機摸取紅、黑、白三色彈丸,可能用于占卜或娛樂。
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常見于曆史典故或中醫語境,建議通過權威古籍(如《漢書》《二刻拍案驚奇》)進一步考證。
探丸(tàn wán)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探尋真相、理解事情的本質。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事物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探丸由兩個部首組成:扌(手部)和丸(一種用繩索系住貨物的符號)。它的拼音是tàn,讀音是ㄊㄢˋ。探丸的總筆畫數是12。
探丸最早是出現在《詩經·陳風·罔子》中,意為探究情況。後來,這個詞逐漸發展為現代漢語中描述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詞彙。
探丸的繁體字是「探丸」,和簡體字形式相同。
古時候,探丸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可參考古代版本的文字資料和古文字學研究。
1. 他對這個問題一直在探丸,終于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2. 學習是一個不斷探丸的過程,我們要保持求知的心态。
探丸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一些常用詞組,譬如:探丸索隱、探丸筆墨等。
探丸的近義詞包括:探尋、探求、探索等。
探丸的反義詞有:膚淺、淺嘗辄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