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牲畜的欄圈。 漢 桓寬 《鹽鐵論·後刑》:“民陷於罔,從而獵之以刑,是猶開其闌牢,發以毒矢也,不盡不止。”
“闌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闌牢”指養牲畜的欄圈,即用于圈養動物的圍欄或棚舍。例如漢代桓寬《鹽鐵論·後刑》中的比喻:“開其闌牢,發以毒矢”,暗示刑罰過重如同打開獸欄并射箭,難以控制局面。
二、單字解析
三、文學用例 清代朱彜尊《馬草行》中“闌牢四顧搜雞豚”一句,生動描繪了士兵在欄圈中搜尋家畜的場景,體現該詞的具體應用。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鹽鐵論》等文獻原文。
闌牢是一個中文詞彙,它通常用來形容一種封閉、幽閉的環境,或者指被困、束縛的狀态。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部首“門”和“牢”,其中“門”表示圍合的結構,象征着封閉的空間,而“牢”代表囚禁、束縛。
闌牢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阜(門部)+ 牛(牢部)
闌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一年》:“闌牢焉在宮郭,而靈(山名)以興。”繁體字“闌躼”也是闌牢的另一種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闌牢被寫為“嵐牢”,其意義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闌牢的例句:
1. 在那個闌牢的地下室裡,他被囚禁了好幾個星期。
2. 他覺得自己被生活的瑣事所束縛,像是困在了一個闌牢中。
闌牢的一些相關詞彙包括:
組詞:闌珊(形容停滞不前)、闌幹(形容封閉困頓)、牢不可破(形容堅固不可摧毀)。
近義詞:囹圄、禁閉、監牢。
反義詞:開放、自由、解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