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送達;送給。《宋書·張邵傳》:“ 魏主 復令 孝伯 傳語曰:‘ 魏主 有詔借博具。’ 暢 曰:‘博具當為申緻。’”
(2).表達。 宋 陸遊 《天申節功德疏》:“敢因震夙之期,申緻延鴻之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馬介甫》:“ 萬鐘 泫然曰:‘在心之情,卒難申緻。’”
申緻是古漢語複合詞,需拆分字義并結合古籍用例綜合釋義:
一、字義溯源
《說文解字》釋為“神也。從臼,自持也”,本義為伸展,引申為表達、陳述。如《禮記·郊特牲》:"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說文解字》"申"字條)
《康熙字典》引《說文》"送詣也",本義為送達,引申為傳達、使達到。如《周禮·天官》:"凡有爵者之喪禮,職喪掌其禁令,序其事。"鄭玄注:"緻,謂付予之。"(《康熙字典》"緻"字條)
二、複合詞釋義
"申緻"為同義複用結構,核心含義為:
詳盡表達并送達意圖,多用于正式文書或鄭重場合。
三、語用特征
《宋會要輯稿》載:"遣使申緻侑币之禮",指鄭重執行祭祀禮儀。
明·張居正《答巡撫高鳳翥》:"辱惠書,申緻惓惓,感戢無量","惓惓"(懇切心意)為傳達内容。
四、現代承襲
現代漢語中"申"保留"說明"義(如申報),"緻"保留"傳達"義(緻函),但"申緻"作為整體詞彙已罕用,多見于仿古語境或特定成語(如"申緻殷勤")。
參考文獻
“申緻”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具體如下:
送達/送給
指将物品或信息傳遞至對方。例如《宋書·張邵傳》中記載:“博具當為申緻”(将博具送達)。
表達
表示通過語言或行動傳遞情感、意圖。例如陸遊《天申節功德疏》中“申緻延鴻之祝”(表達長久的祝願),以及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卒難申緻”(難以表達内心情感)。
部分詞典提到其引申義為“借用他人名義或力量達成目的”,可能帶有一定欺騙性。例如《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記載晉國公子申緻借他人名義實現目标的故事。
如需更多例句或來源,可參考《宋書》《聊齋志異》等古籍或線上詞典。
拔樹撼山北京猿人邊币鞞琫車馬費丑污登牆雕城東臯計都根主子端謹二韭方位角煩悗飛谮鬲山光緯顧曲含涕黑珍珠龢甯候風地動儀徽徽渾然江水久懬九疑仙人霁夕菊琖潰流蠟燭戀枕簾子貍步露晞貓兒頭玫陛牡麻鳥聲獸心女直字旁合批命如龍似虎勝似神區鬼奧市舶使勢籍刷飾水舂讨原跳雞模屠勦屠龍之伎握鏡誣謗銜悲茹恨項巾銜戢賢聖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