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的意思、丹參的詳細解釋
丹參的解釋
[root of red-rooted salvia] 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稱紅根,根可入藥
詳細解釋
多年生草本植物。中醫以根入藥,有鎮靜、調經等作用。《神農本草經》卷一:“丹參,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氣……一名卻蟬草,生川谷。”
詞語分解
- 丹的解釋 丹 ā 紅色:丹砂(朱砂)。丹桂(觀賞植物,花為橘紅色)。丹心碧血(赤誠的忠心,珍貴的熱血)。丹青。 依成方制成的顆粒狀或************中藥:丸散膏丹。 姓。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參的解釋 參 (參) ā 加入在内:參加。參與。參政。參賽。參議。 相間,夾雜:參雜。參半。 檢驗,用其他有關材料來研究,考證某事物:參考。參照。參省(媙 )(檢驗省察)。參看。參閱。參檢。 探究,領悟:參悟。
專業解析
丹參
一、詞源釋義
“丹參”為中藥名,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丹”指其根表皮呈朱紅色,“參”喻其藥用價值與人參類比,形容其滋補之效。傳統醫學認為其具活血調經、祛瘀止痛之效,故得此名。
二、植物學特征
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為唇形科鼠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特征包括:
- 根莖:圓柱形或圓錐形,表皮棕紅至暗紅色,斷面有放射狀紋理;
- 莖葉:莖方形,葉對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卵形邊緣具齒;
- 花果:輪傘花序頂生,花冠藍紫色,小堅果橢圓形。
三、藥用價值與功效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記載,丹參以幹燥根及根莖入藥,性微寒、味苦,歸心、肝經。主要功效包括:
- 活血祛瘀:用于胸痹心痛、癥瘕積聚;
- 通經止痛: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
- 涼血消癰:適用于瘡瘍腫痛、熱痹疼痛。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含丹參酮、丹酚酸等活性成分,對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
四、典籍記載與臨床應用
- 《本草綱目》:李時珍稱其“活血,通心包絡”,強調其治疝痛、安神甯心之效;
- 《名醫别錄》:載其“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
- 經典方劑:如“丹參飲”(《時方歌括》)治心胃諸痛,“複方丹參片”為現代常用中成藥。
五、生境分布與栽培
主産于中國四川、山西、河北、安徽等地,多生于山坡林緣、溪邊草叢。栽培需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忌水澇,現多采用組培技術規模化種植。
引用來源
-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
- 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 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
-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66卷. 科學出版社,1977.
網絡擴展解釋
丹參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植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丹參(學名:Salvia miltiorrhiza)是唇形科鼠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幹燥根及根莖入藥。其名稱中“丹”指根部的紫紅色,“參”則因藥用價值與人參類比而得名。
二、性味歸經
三、藥用功效
- 活血調經: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婦科疾病。
- 祛瘀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跌打損傷及風濕痹痛。
- 涼血消癰:可治療瘡瘍腫毒、熱痹疼痛。
- 清心除煩:改善心煩失眠、神經衰弱等症狀。
四、形态特征
- 根:圓柱形,表面棕紅色,老根外皮呈鱗片狀剝落。
- 莖葉:莖四棱形,奇數羽狀複葉,邊緣有圓鋸齒。
- 花果:花冠紫藍色,花期4-8月;小堅果黑色,橢圓形。
五、分布與采收
- 分布:主産于四川、安徽、河北等地,日本亦有分布。
- 采收:春、秋季采挖,洗淨幹燥後切片入藥。
六、現代應用
丹參含丹參酮、丹酚酸等成分,臨床用于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病等輔助治療。
别人正在浏覽...
暴富博物學家讒蠅朝使誠真詞藝颠不剌邸音翻箱倒櫃分墬符祝擱開關門主義海靈含漱劑黑早闳肆後覺懷銀纡紫穢菜會能呼鷹腳耗棘地荊天借巧即刻畿略塉土酒籌奎垣掠美連利龍帷亂哄哄掄擇青油舫熱愛熱焰三不食聲色貨利聲威詩史朔食殊事輸粟疏柱四大家族司慎酸衷宿學探戈淘河跳雞模徒負退還外廄外宇香椀仙媛小裡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