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im credit due to others;steal sb.'s thunder] 奪人之美為己有;奪取别人的功績、美名
己惡而掠美為昏。——《左傳·昭公十四年》
這是他的手筆,我不敢掠美
奪人之美為己有。《左傳·昭公十四年》:“己惡而掠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6*人不忌為賊。” 唐 白居易 《得景領縣府無蓄廩無儲管郡诘其慢職景雲王者富人藏于下故也判》:“既爽奉公之節,宜甘掠美之科。” 清 方苞 《兩朝》:“譽乎己則懼焉,懼無其實而掠美也。”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在每書之首葉上,可記明原本之所從來,如《四部叢刊》例,庶幾不至掠美。”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掠美漢語 快速查詢。
“掠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倫理指向的動詞短語,其核心含義指“奪取他人的美名或功績為己有”。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該詞特指“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将他人的勞動成果、創作内容或榮譽據為己有”,這種行為在學術、文學創作及社會交往中均被視為不道德行為。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漢語大詞典》指出“掠”本義為奪取、搶奪,“美”則指美好事物或榮譽,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四年》“己惡而掠美為昏”,原指混淆是非、侵占他人善行的卑劣行徑,詞義曆經演變仍保持着強烈的道德批判色彩。
現代語境中的典型用法包括:
權威參考來源:
“掠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掠美”指奪取他人的功勞、美名或成果,将其據為己有。例如在表達“這是他的功勞,我不敢掠美”時,強調不侵占他人的名譽或功績。
古代典籍
近現代用例
“掠美”強調對他人名譽或成果的侵占,具有道德批判色彩。其用法從古代經典延續至今,常見于強調誠信的語境中。
百分率抱衾賓滅不足挂齒材官将軍到底雕喙抵拒妒羨恩威并重風字硯複工膚訴隔轍雨乖錯寡命顧頭不顧尾翰牍耗減赫赤赤弘文館懷遠黃王椒殿院緊急禁聲繼踵軍社開路神昆嶽老大人牢靠臘醖遼薊禮部龍準翁論疏落山録續旄牛猛健末限弄播盤蹙匹鳥錢本強言诮戲歧母秦書八體擾紊沙柑山宮嗣歲谡谡炭精棒聽許溫文儒雅五觳西除東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