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疆域。 漢 班固 《窦車騎北征頌》:“文武炳其并隆,威德兼而兩信,清乾鈞之攸冒,拓畿略之所順。”
“畿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詞義
“畿略”指疆域,具體指國家或都城周邊的管轄範圍。這一含義源于“畿”的本義,即“靠近國都的地區”(如“京畿”),而“略”在此引申為“疆界、範圍”。
出處
最早見于東漢班固的《窦車騎北征頌》:“文武炳其并隆,威德兼而兩信,清乾鈞之攸冒,拓畿略之所順。”
文中通過“拓畿略”強調開拓疆域、鞏固統治的功績。
構詞解析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領土擴張或疆域管理,帶有政治和軍事色彩。例如“拓畿略”指擴展領土,體現國家實力的增強。
相關詞彙
“畿略”是古代對疆域範圍的特定表述,結合了地理和政治内涵,常見于曆史文獻或頌揚功績的文本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班固的《窦車騎北征頌》。
《畿略》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對某一領域或者某一事物進行簡要概述和總結的文字内容。畿代表概略簡要,略代表總結概括。
《畿略》的部首是略,它包括了玄字旁和田字旁,屬于意符旁部首。根據部首的劃分,我們可以得到畿的拆分結果。
畿的部首筆畫:玄字旁(5畫)+ 田字旁(5畫)= 10畫
《畿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晉書·郊祀志》中,用以描寫戎狄變服的情況。後來逐漸在文獻中出現,表示概略、摘要等意義。
繁體字“畿略”與簡體字相同,在形狀與筆畫上沒有區别。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一些與現代不同的用法。根據古籍記載,畿的古字形為“畸”,略的古字形為“畧”。這兩個字形中的一部分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但在意義上沒有變化。
1. 這篇文章是對整個事件的畿略,沒有展開細節。
2. 這本書對這個領域的發展曆程進行了畿略性的介紹。
組詞:畿路、畿宇、畿山、畿庭
近義詞:概述、摘要、綱要
反義詞:詳述、詳細、詳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