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颠不剌的意思、颠不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颠不剌的解釋

亦作“ 颠不辣 ”。1.頂,最。指上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剌的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 明 李日華 《南西廂記·佛殿奇逢》:“首座,我颠不辣的見了萬千,似這般龐兒罕見。”

(2).風流。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怕曲兒撚到風流處,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兒每許。” 淩景埏 校注:“颠,風流的意思。不剌,語助詞。” 元 馬緻遠 《青杏子·悟迷》套曲:“颠不剌的相知不綣他,被莽壯兒的哥哥截替了咱。”

(3).颠狂;昏亂颠倒。 明 湯顯祖 《邯鄲記·死竄》:“颠不剌自裁刮。” 清 洪昇 《長生殿·彈詞》:“直弄得個伶俐的官家颠不剌、懵不剌,撇不下心兒上。弛了朝綱,占了情場。” 徐朔方 校注:“颠颠倒倒……不剌,語助詞,本身無意義。”

(4).寶石名。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四》:“今世之所寶者,有貓兒眼、祖母緑、颠不剌……等類,然皆鑲嵌首飾之用。” 清 褚人穫 《堅瓠四集·颠不剌》:“ 萬曆 四年, 張江陵 當國,将 南京 内庫 高皇 所藏寶玩,盡取上京。中有颠不剌寶石一塊,重七分,老米色。若照日隻見石光,所以為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颠不剌”是元明時期戲曲文學中的方言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變化較大,綜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1.形容“頂、最、上等”

在元曲中常作副詞使用,表示程度之深。
例: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剌的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
此處形容張生初見崔莺莺時,認為她是“最頂級的美麗”,遠超尋常女子。

2.形容“風流、多情”

多指人物性格或行為灑脫不羁。
例: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怕曲兒撚到風流處,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兒每許。”
“颠”指風流,“不剌”為語助詞,合稱“風流人物”。

3.指“颠狂、昏亂”

形容精神狀态失常或行為乖張。
例:明·湯顯祖《邯鄲記·死竄》:“颠不剌自裁刮。”
此處指劇中人物因恐懼而陷入精神混亂的狀态。

4.作為寶石名稱

明代文獻中記載“颠不剌”是一種名貴寶石,常用于鑲嵌首飾。
例:明·謝肇淛《五雜俎》:“今世所寶者,有貓兒眼、祖母綠、颠不剌……”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西廂記》相關注本或方言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颠不剌(dian bu la)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憂愁煩躁、不安定。它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頭部的“颠”字部首、“不”字部首、“剌”字部首。筆畫總共有12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可能是古代文人根據辭書造字時,用于描述某種情緒或心理狀态的詞語。目前還沒有發現相關的繁體字形式。 在古時候,颠不剌的漢字寫法可能和現在有些不同。但由于缺乏确切的古代資料,我們無法得知具體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關于颠不剌的一些例句: 1. 最近工作壓力大,總是感到颠不剌的。 2. 這個孩子長時間不睡覺,整個人看起來颠不剌的。 颠不剌的組詞和近義詞相對較少。一些可能的組詞包括:颠沛流離、不安不納、剌激不安等。然而,颠不剌的反義詞有很多,比如穩定、安定、安詳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