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偉恣肆。 宋 曾鞏 《<李白詩集>後序》:“ 白 之詩連類引義,雖中於法度者寡,然其辭閎肆隽偉,殆騷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 宋 陸遊 《<呂居仁集>序》:“故其詩文,汪洋閎肆,兼備衆體。”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三:“﹝ 王鬱 ﹞為文閎肆奇古,動輒數千百言。” 清 吳汝綸 《與楊伯衡論方劉二集書》:“若 昌黎 所雲‘先醇後肆’者,蓋謂既醇之後,即縱所欲言,皆不失其為醇耳;非謂先能醇厚,而後始求閎肆也。”參見“ 閎中肆外 ”。
“闳肆”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óng sì,其核心含義為宏偉恣肆,多用于形容文章、詩歌等文學作品的風格宏大且奔放不羁。以下是具體解釋:
基本釋義
指文辭或藝術創作具有開闊雄渾的氣勢,同時兼具自由灑脫的表達。例如,宋代曾鞏評價李白詩歌時提到“其辭闳肆隽偉”,強調其語言既壯麗又富有靈動的特質。
文學評價中的運用
應用場景
該詞常用于對莊周、韓非等思想家的文風描述,或李白等詩人的創作風格概括,體現作品在思想深度與表達形式上的雙重突破。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古籍評述。
《闳肆》是一個中文詞彙,它表示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得體,言談舉止有禮貌、得體而不失莊重之意。
《闳肆》由“門”和“肆”兩個部首組成。
它的拆分筆畫為:門(5畫)+肆(13畫)=18畫。
《闳肆》最早出現在《漢書·樊哙傳》中,文章描寫了樊哙的儀态,引用了“闳肆之容”的詞語。
《闳肆》的繁體字寫作「閎肆」。
在古代漢字中,闳肆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闳肆的寫法為「閎肄」。
他舉止端莊,言語得體,一副闳肆之姿。
組詞可包括:闳達、肆意、闳亮、得體。
近義詞有:肅穆、莊重、莊重肅穆、肅然。
反義詞有:毫不拘束、輕佻、不正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