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丹徼的意思、丹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丹徼的解釋

古代稱南方的邊疆。 晉 崔豹 《古今注·都邑》:“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為南方之極也。” 唐 駱賓王 《從軍中行路難》詩之一:“蒼江緑水東流駛,炎洲丹徼南中地。”《舊唐書·辛替否傳》:“ 韋月将 受誅於丹徼, 燕欽融 見殺於紫庭。” 明 楊慎 《送祝文安知楚雄府》詩:“ 禺山 閣道盤丹徼, 岷水 牂牁帶黝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丹徼”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解釋

丹徼(拼音:dān jiǎo)指古代對南方邊疆地區的稱呼。該詞由“丹”(紅色)和“徼”(邊界)組成,因古代以紅色象征南方方位而得名。


二、詞源與曆史考證

  1. 古籍記載
    晉代崔豹《古今注·都邑》提到:“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為南方之極也”,說明“丹”源于南方在五行中對應的紅色。
  2. 地理範圍
    唐代駱賓王《從軍中行路難》詩雲:“炎洲丹徼南中地”,明代楊慎詩中也有“禺山閣道盤丹徼”的描述,可見其多用于描述中國西南或嶺南邊陲。

三、使用場景與例句


四、其他争議釋義

部分資料提到“丹徼”可形容容貌美麗(如、2),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誤讀或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古今注》《舊唐書》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漢典、查字典等工具(來源:-4、6、9)。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丹徼

丹徼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包括“丹”和“徼”。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丹”的部首是丨,總筆畫數為丶三。

“徼”的部首是彳,總筆畫數為彳彳十二。

來源:

“丹徼”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意思是衡量、估計的标準。在古代,人們使用丹徼來衡量物體的重量、價值等。

繁體:

在繁體字中,“丹徼”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丹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漢字的造字形式有所不同。然而,“丹徼”一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的成績是我們評價其他學生的丹徼。

2. 在古代,丹徼被廣泛用于衡量黃金的純度。

組詞:

丹徼并不常用于組詞,它本身已經是一個獨立的詞語。

近義詞:

與“丹徼”相近義的詞語有:标準、尺度、規範。

反義詞:

與“丹徼”相反義的詞語有:超标、偏差、異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