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曳的意思、扶曳的詳細解釋
扶曳的解釋
攙扶着走。多指困頓貌。 宋 葉適 《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 熹 已申省乞給假矣,雖欲聽 栗 鐫諭而扶曳供職,可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監·門豎償命》:“前任 泰興縣 龍鏜 者,以重貶行,鬱悒成病,扶曳出 廣渠門 。” 清 姚鼐 《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先生亦喜其來,足疾未平,扶曳出與論文,每窮半夜。”
詞語分解
- 扶的解釋 扶 ú 攙,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攙扶。扶正。扶老攜幼。 幫助,援助:扶養。扶植。扶危濟困。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扶梯。沙發扶手。 姓。 .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曳的解釋 曳 è 拉,牽引:曳引。曳扯。棄甲曳兵。 筆畫數:; 部首:曰;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扶曳”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ú yè,其核心含義為攙扶着行走,多用于形容人在困頓、疲憊或病弱時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由“扶”(攙扶、支持)和“曳”(牽引、拖拽)組成,字面指攙扶并牽引他人行走。
- 引申義:常用來描述因身體虛弱、精神萎靡或處境艱難而需要他人扶持的情景,如宋葉適《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中提到“扶曳供職”,即勉強支撐着工作。
2.使用場景
- 具體動作:指實際攙扶行走的行為,如明代文獻中記載官員因病“扶曳出廣渠門”。
- 抽象比喻:部分來源(如)提到可引申為“在困難時期給予幫助和引導”,但此用法較少見,更多見于現代解釋。
3.文獻例證
- 宋代葉適:“雖欲聽栗鐫諭而扶曳供職,可乎?”(《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
- 清代姚鼐:“足疾未平,扶曳出與論文。”(《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
4.相關詞語
5.補充說明
- 權威性差異:高權威來源(如、6)側重其“攙扶”本義,而部分中等權威網頁(如)擴展了比喻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宋代、明代古籍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扶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支撐、扶持”。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和“曳”,分别表示“手部”和“拉扯”。根據筆畫統計,它總共有12畫。
《扶曳》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扶”有幫助、支撐的意思,“曳”表示拉扯、引導的動作。合在一起,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用手拉扯、支撐着物體的場景。
在繁體字中,字形保持不變,仍然是「扶曳」。
由于《扶曳》屬于古代漢字,其古時候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文字研究,它的古代寫法為「扶」的上部加上「彷」,再加上「權」,最後加上「攵」。這種寫法體現了古代文字的發展和演變。
下面是《扶曳》的例句:
1. 他用力扶曳着受傷的同伴,使他能夠站起來。
2. 這個組織緻力于扶曳貧困地區的兒童,讓他們能夠接受教育。
與《扶曳》相關的組詞包括:
1. 扶持:支撐、幫助。
2. 扶助:幫助、支持。
3. 扶植:培養、支持。
4. 扶貧:幫助貧困地區。
與《扶曳》意義相反的詞是《推離》,意思是“推開、遠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