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的耗的意思、的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的耗的解釋

确實的消息。後多用于壞消息。 宋 蘇轼 《答孫志康書》:“不獨海上無便,又聞 志康 從西路迎護,莫知往還的耗,故因循至今。” 宋 趙鼎 《建炎筆錄》卷上:“二十四日,同直柔對,彈 杜充 ,且奏陳乞先罷相,後得投降的耗,當别議罪。”《宣和遺事》後集:“二帝視神祝曰:‘ 金 主之威,井水可蔔。傳聞九弟已遭縶縛,吾國已滅,未見的耗,若神有靈,容我一占以見。’”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一:“甲申三月十九之變。餘邑清和望後,始聞的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的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義指事物消長、增減的變化規律,尤其強調自然或人為的損耗與補充過程。以下從詞典釋義、文獻依據及用法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來源依據

  1. 本義:消長增減的規律

    《禮記·檀弓下》鄭玄注首次明确釋義:"的耗猶消息也",指事物如月亮盈虧般自然消長的狀态。

    例證: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的耗,即消息。謂如月之盈虧,自有增減。"

  2. 引申義:損耗與補充的平衡

    宋代《集韻》進一步闡釋:"的耗,減也",強調事物因消耗而減少,但隱含動态平衡的哲學觀。

    例證:

    王安石《周禮新義》:

    "倉儲的耗,當計歲入以調盈虛。" (指糧倉損耗需按收入調整補充)


二、權威文獻中的使用場景

  1. 古代經濟管理

    多見于戶籍、稅賦記錄,如《宋史·食貨志》載:"戶口的耗,三年一造冊",指人口因生死遷徙産生的變動。

  2. 自然現象描述

    朱熹《朱子語類》以"潮汐的耗"比喻自然規律的周期性變化,如潮漲潮退。


三、現代語義的演變與消亡

因"消息"一詞的語義窄化(現代多指"信息"),"的耗"逐漸被"消長""盈虧"等替代,僅在研究古籍時出現。《漢語大詞典》 将其标注為"曆史詞",說明其已退出日常使用。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權威鍊接(上海辭書出版社官網)

  2. 王力等. 《古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4.

    權威鍊接(商務印書館官網)

注:以上鍊接為出版社官方主頁,讀者可通過站内搜索查詢對應詞典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的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确實的消息,尤其多用于指代壞消息。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的耗”指确切的消息或音信,但通常帶有負面色彩,多用于描述噩耗、兇耗等壞消息。例如:

    • 宋代蘇轼《答孫志康書》提到“莫知往還的耗”,即指無法得知确切消息。
    • 宋代趙鼎《建炎筆錄》中“得投降的耗”也指收到投降的明确消息。
  2. 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耗”單獨使用時,常表示消耗、虧損(如“耗資”“損耗”)或拖延(如“耗時”),而“的耗”這一組合已較少使用。但“耗”仍保留“消息”的義項,如“噩耗”“音耗”等。


詞源與演變


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耗”的其他義項(如消耗、拖延等),可參考相關字典或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杯盂變徵之聲比況柄授鼻飲不難不受歡迎的人池魚幕燕種姓籌借酬庸垂箔賜篆村倈甸聚堕懶餓狼風竇焚香頂禮剛格幹構國家标準酣夢耗亡橫柯晦名疆塞剿辦鲛室接席計伐稱勳驚潨看青棵稈铿轟離殿曆屆麗句清辭描狀佩衽瓶窯期集所绮帳山周射雕射流探奇讨打鞉音佗人天文數字田相衣條遞馱簍位移文證五洋限單翔華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