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君的意思、驕君的詳細解釋
驕君的解釋
(1).驕矜的君主。《管子·幼官》:“數戰則士疲,數勝則君驕,驕君使疲民,則國危。”《史記·蘇秦列傳》:“夫驕君必好利,而亡國之臣必貪於財。”《新唐書·劉子玄傳》:“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
(2).輕視君主。 宋 蘇轍 《曆代論三·晉宣帝》:“ 霍光 内斃 燕 蓋 ,外誅 桀 羊 ,擁護 昭帝 ,訖無驕君之色。”
詞語分解
- 驕的解釋 驕 (驕) ā 馬壯健。 自滿,自高自大,不服從:驕傲。驕氣。驕恣。驕橫(坣 )。驕矜。驕縱。 猛烈:驕陽。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君的解釋 君 ū 封建時代指帝王、諸侯等:君主。君子(a.舊指貴族、統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國君。君權。君臨。君側。 古代的封號: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長安君。 對對方
網絡擴展解釋
“驕君”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驕矜的君主
指自大傲慢、剛愎自用的統治者。例如:
- 《管子·幼官》提到“數勝則君驕,驕君使疲民,則國危”,強調君主驕縱會導緻國家危機。
- 《史記·蘇秦列傳》也指出“驕君必好利”,揭示此類君主貪圖私利的特性。
-
輕視君主
指臣子對君主的不敬或蔑視。例如:
- 宋代蘇轍在《曆代論三·晉宣帝》中評價霍光“訖無驕君之色”,即贊揚其不輕視君主的态度。
二、詞源與構成
- “驕”的獨立含義:本義為“六尺高的馬”(《說文解字》),後引申為“自滿、傲慢”。
- “君”的指向:既可指君主,也可指對統治者的态度。
三、文獻中的典型用法
- 唐代史書《新唐書》以“驕君賊臣知懼”批判君主驕橫的危害。
- 該詞多用于曆史評述或政論,帶有貶義色彩,強調統治者的失德或臣子的不忠。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及古籍用例,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管子》《史記》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驕君的意思
驕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傲慢自大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驕君的部首是骨(骨骼,共9筆)和君(尊貴,共7筆)。
來源與繁體字
驕君的來源較難考證,但繁體字形為「驕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驕君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的意思未變。古時候《說文解字》将驕解釋為高傲,為「雙驕」之本義,而君指的是君主或尊貴的人。
例句
他太驕君了,在無知的自以為是中迷失了自己。
組詞
驕奢、驕橫、驕縱
近義詞
傲慢、自大、盛氣淩人
反義詞
謙虛、謹慎、謙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