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汩的意思、蕩汩的詳細解釋
蕩汩的解釋
迅疾流動。 唐 杜甫 《三川觀水漲二十韻》:“浮生有蕩汩,吾道正羈束。” 明 劉基 《送胡季瑊平江監倉》詩:“君不見 棠谿 沙中金……衝波蕩汩入坎窞。” 清 趙翼 《黔中牟珠洞》詩:“始知龍漢劫前舊人物,水火風輪相蕩汩。”
詞語分解
- 蕩的解釋 蕩 (蕩) à 清除,弄光:蕩平。掃蕩。蕩除。傾家蕩産。 洗滌:洗蕩。滌蕩。蕩口(漱口)。 搖動:搖蕩。蕩漾。蕩槳。 行為不檢,不受約束:蕩逸。放蕩。浪蕩。蕩子。 * 。狂蕩。蕩檢逾閑。 四處走動:遊蕩
- 汩的解釋 汩 ǔ 水流的樣子:汩流(急流)。汩汩(水流動的聲音或樣子)。 治理,疏通:決汩九川。 擾亂:“天公豈物欺,若此汩時序”。 湧出的泉水。 沉沒(?):汩沒(?)。 汩 ù 迅疾的樣子:悲風汩起。
專業解析
“蕩汩”是一個古雅且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水流的動态或引申比喻時光流逝、世事變遷。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蕩汩”指水流激蕩、迅疾奔湧的樣子。其中:
- “蕩”:本義指搖動、擺動,引申為沖刷、流動、廣闊等意,如“蕩漾”、“蕩滌”。
- “汩”:本義指水流的聲音或樣子,形容水流迅疾、動蕩不安,如“汩汩流淌”。
二字組合,“蕩汩”生動地描繪了水流奔騰、起伏激蕩的動态景象,強調其洶湧、迅疾、動蕩不息的特性。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蕩汩”意為“迅疾流動”。
二、出處與古典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用以描繪自然景象或抒發感慨:
- 《楚辭》關聯:雖未直接見于《楚辭》現存篇目,但其意境與《楚辭》中描繪湘水、沅水等水域的洶湧澎湃景象一脈相承。後世注疏或仿作中常可見類似表達,用以形容江河奔流之狀。
- 《文選》注引:在唐代李善為《文選》所作注釋中,曾引古語或前人文字(具體篇目待考),用“蕩汩”來形容水流迅疾的狀态,這是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的明确應用實例。
三、引申與比喻義
基于水流迅疾動蕩的本義,“蕩汩”常被引申用于比喻:
- 時光飛逝:如同奔騰不息的流水,比喻時間快速流逝,一去不返。例如,古人可能用“歲月蕩汩”來表達對光陰荏苒的感慨。
- 世事變遷:形容社會局勢、人生際遇的動蕩不安、變化莫測,如同洶湧的水流難以預測和把握。
四、用法與辨析
- 詞性:主要用作動詞或形容詞。
- 語境:屬于書面語、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典文學作品或對古文的引用、研究中。
- 辨析:需注意與“蕩滌”(洗滌、清除)、“蕩漾”(水波微動)、“汩沒”(埋沒、沉淪)等形近或意近詞的區别。“蕩汩”的核心在于強調水流的動态速度與激蕩形态。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對“蕩汩”一詞有明确收錄和釋義,是解釋該詞最權威的現代漢語工具書之一。
- 《古代漢語詞典》:提供了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的基本含義和用法例證。
- 《辭源》:作為探求詞語起源和古義的權威辭書,有助于理解“蕩汩”的構成和早期使用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蕩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
基本釋義
該詞意為“迅疾流動”,多用于描述水流或類似事物快速流動的狀态。其拼音為dàng gǔ(注音:ㄉㄤˋ ㄍㄨˇ),其中“汩”讀作“gǔ”。
-
文學引用
在古典文獻中,“蕩汩”常出現在詩文中,例如:
- 唐代杜甫《三川觀水漲二十韻》中“浮生有蕩汩,吾道正羈束”,以水流疾速暗喻人生動蕩;
- 明代劉基《送胡季瑊平江監倉》中的“衝波蕩汩入坎窞”,形容波浪奔湧;
- 清代趙翼《黔中牟珠洞》用“水火風輪相蕩汩”描繪自然力量的激蕩。
-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境,具有古雅色彩,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其核心意象與動态、速度相關,常見于描寫自然現象或抽象事物的流動狀态。
提示:部分網頁(如)提到拼音“dàng yù”,但權威來源(如、4、5)均标注為“dàng gǔ”,應以後者為準。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辭海》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榜青戶殘民以逞操蹈禅念撤調承華嗔色春序蕩惑大緻佃人棣華第一次東征端心敦祗堵搡兒女姻親繁昌鋼腸公衮共同語鼓脅花燈戲黃羊黃銀樹弧菌家難尖兒講頌郊裡禁鼎一脔凈盡雞翹幾闼韭萍開闊眼界渴望梅摳請狼狽不堪蘭石聊以卒歲列宅鹵桶緑蟻命服蟠虺紋慓士埤益骞越三途釋勤獅子會铄穎隨仇躺櫃題免屯弊兔脫蝦仁械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