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鼎一脔的意思、禁鼎一脔的詳細解釋
禁鼎一脔的解釋
禦用鼎器中的一塊肉。比喻珍美之物。 明 沉鯉 《<張太嶽集>序》:“嗟乎,斯亦禁鼎一臠,嘗者可以知其味已。”
詞語分解
- 禁的解釋 禁 ī 受得住,耐久: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風。 忍耐,制止:不禁笑起來。 禁 ì ㄐㄧㄣˋ 不許,制止:禁止。禁絕。禁書。禁令。禁賭。禁欲。禁锢。情不自禁。 法律或習慣上制止的事:犯禁。違
- 一脔的解釋 .一塊切成方形的肉。《莊子·至樂》:“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淮南子·說林訓》:“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 宋 秦觀 《與參寥大師簡》:“ 黃 詩未有力盡飜去,且録
網絡擴展解釋
“禁鼎一脔”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n dǐng yī luá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意思:指禦用鼎器中切割下的一塊肉。
- 比喻義:象征極其珍貴或稀有的事物,強調其珍美、難得。
2.出處與典故
- 出自明代沈鯉為《張太嶽集》所作的序言:“嗟乎,斯亦禁鼎一脔,嘗者可以知其味已。”。
- 典故與“禁脔”相關,原指專供帝王享用的肉,後衍生為獨占珍貴資源的代稱。
3.用法與結構
- 詞性:褒義詞,但使用頻率較低。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比喻句,如“此物堪稱禁鼎一脔”。
- 結構:偏正式成語,無接龍或變體形式。
4.示例與延伸
- 例句:古籍中常以此詞形容稀世珍寶或文學佳作,如“這部孤本典籍,實為禁鼎一脔,不可多得”。
- 近義詞:鳳毛麟角、吉光片羽(需結合語境區分)。
該成語通過“禦用鼎器”的意象,生動傳達了對珍稀之物的推崇,常見于文學或學術評價中。如需進一步溯源,可參考明代文獻《張太嶽集》序言部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禁鼎一脔是什麼意思
禁鼎一脔是一個成語,意為禁止烹饪,煮熟的肉。根據這個成語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被剝奪了享受美食的權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禁鼎一脔的拆分部首是“犬”、“鼎”和“月”,其中“犬”是指犬類動物,表示禁止;“鼎”指古代的三足鼎,表示烹饪;“月”指月亮,表示有關食物。
根據拆分部首,禁鼎一脔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和繁體
禁鼎一脔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僖公二十年》:“齊使管仲、季文子如衛,藏其瓦,以禁鼎一脔。”意為齊國的管仲和季文子來到衛國時,把食材藏起來,将衛國剝奪了享用美食的權利。
繁體字中,“禁”、“鼎”、“脔”這三個字的寫法與簡體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曆史演變,禁鼎一脔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然而,對于該成語的古漢字寫法并沒有具體的記載。
例句
禁鼎一脔,讓人無法盡情享受美食的樂趣。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禁食、禁止、鼎立、一脔清香
近義詞:剝奪 禁止
反義詞:暢飲 美食享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