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仇的意思、隨仇的詳細解釋
隨仇的解釋
跟着朋友一起将朋友的仇敵視為仇敵。《韓非子·五蠹》:“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隨仇者貞也。廉貞之行成,而君上之法犯矣。” 陳奇猷 集釋:“《顯學篇》‘取不隨仇’,則隨仇者,謂追隨其友而仇其仇也。”
詞語分解
- 隨的解釋 隨 (隨) í 跟着:隨從。隨員。隨葬。隨即(立刻)。隨行(妌 )。隨身。隨喜。隨波逐流。隨行(俷 )就市。 順從,任憑:隨意。隨口。隨宜。隨和。隨俗。隨筆。隨遇而安。 順便,就着:隨帶。隨手關門。
- 仇的解釋 仇 ó 深切的怨恨:仇敵。仇恨。仇視。疾惡如仇。同仇敵忾(全體一緻痛恨敵人)。 恩 仇 ú 古同“逑”,匹配。 姓。 恩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隨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跟隨朋友将對方的仇敵視為自己的仇敵,強調對友情的忠誠與同仇敵忾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當朋友受辱或遭遇仇敵時,主動追隨朋友,将對方的仇恨轉化為自己的仇恨。例如《韓非子·五蠹》中提到“知友被辱隨仇者貞也”,即朋友受辱時為其複仇被視為忠貞行為。
2.出處與背景
- 文獻來源:該詞最早出自《韓非子·五蠹》,原文為:“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隨仇者貞也。”韓非子在此批判了當時社會過度推崇個人複仇而忽視國家法度的現象。
- 曆史語境:在先秦時期,民間盛行“血親複仇”和“朋友之義”,但法家認為這種行為會破壞法治,因此韓非子将“隨仇”與“廉貞”并列,暗指其可能觸犯法律。
3.學者注解
- 陳奇猷在《韓非子集釋》中進一步解釋:“隨仇者,謂追隨其友而仇其仇也。”即強調行動上對朋友的追隨與仇恨的轉移。
4.現代應用
- 詞義演變: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作為文言詞彙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特定語境中。
- 近反義詞:近義詞如“同仇敵忾”,反義詞則需結合語境,如“袖手旁觀”。
“隨仇”體現了古代對友情的極端重視,但其在法家思想中被視為對法治的挑戰。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韓非子》原文或相關集釋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隨仇》的意思
《隨仇》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跟隨仇恨,表示與仇恨同行或跟隨仇恨而行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隨仇》是由“隹”和“仇”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隹”是左右結構的部首,表示人形;“仇”是上下結構的部首,表示仇恨。
《隨仇》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隨仇》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文獻《儀禮·作戰》中的記載。它的繁體字為「隨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隨仇》一詞中,“隹”部分在古代寫作「隹」的上方多加一點,而“仇”部分也有一些細微的差異。此外,在古代的寫法中,字形有一定的變體和演變。
例句
1. 在仇恨面前,不要隨仇而行,而是要冷靜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
2. 他對受傷後的仇人心懷隨仇之念,一直追求報複。
組詞
隨仇心态、隨仇者、隨仇行事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跟隨仇恨、隨恨
反義詞:抛棄仇恨、舍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